|
特约记者 赖静禹
8月26日,壳牌集团润滑油业务执行副总裁大卫·皮瑞特(David Pirret)通过网络,与新加坡各大新闻媒体举行通报会,介绍该集团业务最近的发展状况。
根据壳牌提供的材料,在其各主要国际品牌竞争对手的销量出现停滞或下滑的情况下(BP2007年的销量比2006年增长1%,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销量则下滑2%和3%),壳牌润滑油2007年的销量同比增长10%,并以13%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继续排在第一。
大卫·皮瑞特多次把重点放在其业务于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发展上。
根据知名资讯机构克莱恩公司(Kline & Company)的报告,亚太地区以32%、超过北美地区四个百分点,成为全球润滑油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其中将近一半来自于中国市场。该公司预测,未来10年亚太地区润滑油市场将以每年5.1%的速度增长,远超出南美和北美地区的2.37%和0.14%,而西欧地区还出现1.25%的负增长。其中,中国将以7.3%的年增长率领先于其他各主要工业国。
上述报告显示,2007年,壳牌润滑油加上其收购的统一润滑油,在中国的销量实现20%的增长,超过市场平均7%的增长率。目前,壳牌以1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润滑油市场排行第一的外资石油企业。
据大卫·皮瑞特介绍,该公司将投资增加设备,扩大其在中国现有3家润滑油调配厂(天津、浙江乍浦、香港青衣)的生产能力,在建中的广东珠海新厂也计划在2009年年中投产。除中国外,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是壳牌在亚洲的重点发展区域。
壳牌集团最新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财报披露,包括润滑油在内的下游油品部分在2008年上半年获得盈利69亿美元,同比增加20.5%。
然而,光鲜的业绩背后,也藏着不少的隐忧。在69亿美元的盈利扣除掉“当前供应成本(Current Cost of Supply,意思可理解为下游所使用的原材料如果以市场价格向外销售可获得的合理利润,壳牌认为衡量各业务绩效时该部分不应被归入下游的盈利业绩中)”后,其盈利只剩22.7亿美元,同比减少约48%。壳牌在财报中把该盈利的减少归因于炼油业务利润的降低、运作成本的上升和汇率的变动等。
在被本报记者问到“壳牌下游业务2008年上半年盈利大幅下降,润滑油业务盈利如何”时,大卫·皮瑞特表示以其身份,不便回答。不过,他承认,在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的阶段,下游业务、尤其是炼油业务的盈利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的3个季度中,炼油厂的盈利能力被显著弱化(soften)。
在26日的会议中,大卫·皮瑞特还介绍了GTL(Gas to Liquid,一种合成基础油,以天然气为原料制成)的最新情况,预测在壳牌卡塔尔GTL工厂于2010年之前投产后,将大量投入到润滑油生产使用中。
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GTL基础油是壳牌润滑油研发方面的重点,其性能与目前使用更广泛、也是最高级别之一的PAO基础油(聚阿尔法烯烃合成基础油)相当,但因目前的供应瓶颈,供应数量和成本都不占优势。如果一旦能大量投入生产,其成本和供应上的优势将使壳牌在基础油供应和产品开发上占据很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