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菲亚特:积重“重”返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00:19  中国经济时报

  章小星

   名门望族出身的菲亚特汽车,显然对中国市场的失败心有不甘,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近9个月后,携三款车型卷土重来。

   但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带着过去征战的伤痛重返中国市场,菲亚特汽车能否重整旗鼓还是个未知数。

  进口热身

   菲亚特要复兴,离不开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支撑。

   此次菲亚特带来最新车型引起了业界关注,包括A0级两厢车Punto(朋多)、A级两厢车Bravo(博悦)、A级三厢车Linea(领雅)。朋多定价14.88万元-16.66万元、博悦20.38万元-21.9万元、领雅17.1万元-18.6万元。

   这三款车型都是菲亚特旗下行销全球的畅销车型,在外形、动力和操控性能上都有出色表现,但14.88万元到21.90万元的价格区间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带。

   从上市价格来看,合资品牌A级车价格已经拉低至15万元以下了,甚至连B级车的价格都下降到了20万元以下,其中蒙迪欧-致胜、迈腾的价格都快下探到15万元了。让中国消费者花B级车的钱去买一款A0级或A级小车,恐怕有点难。

   从市场态势来看,“大两厢”车型的市场早有先行者,比如两厢福克斯、两厢标致307、雪铁龙世嘉、东风日产骐达等,都是已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品牌车型,博悦能否异军突起是个未知数。

   从市场需求看,当前,市场上的小型车份额一直都处于下降状态,而进口小型车的销量更是少得可怜,以MINI、甲壳虫为代表的个性小车每年的销量也不过两三千辆,更何况,在中国市场,菲亚特的品牌知名度远低于宝马和大众。

   还有一点让人奇怪的是,3款产品6个型号都是手动挡,没有自动挡产品,这也将一部分消费者挡在了门外。

   而售后服务更是菲亚特当前在中国的软肋,目前经营菲亚特进口车的首批经销商数量有26家左右,多为原南京菲亚特的经销商,网点稀少成为掣肘。

   或许,对于菲亚特而言,这三款车重在热身而非市场份额。

  多方联姻?

   “菲亚特汽车计划大力实现本土化。”菲亚特中国首席代表保罗·阿尔贝里诺表示,“从长期战略看,进口车业务不足以支撑菲亚特汽车在华发展。未来将引进更多车型,实现本土化。”

   2007年12月26日,在“上南联姻”的同一天,菲亚特宣布撤出南京菲亚特,这是继1997年广州标致解体后,第二家解体的合资汽车企业。

   其实,菲亚特一直没有停止寻求新的合作伙伴,2007年8月7日,菲亚特与奇瑞签署了“合资意向协议”,但双方因在合资公司的控股权问题上产生分歧而迟迟没有签约。

   “我们还在保持密切的接触。”奇瑞汽车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和菲亚特的合作,我们有耐心。

   不过,有消息称,目前,菲亚特已正式和广汽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将进行技术合作,也可能由广汽代工或双方合资。“跟广汽的合作目前仅限于技术层面,主要是帮助广汽做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保罗·阿尔贝里诺进行澄清。

   他说,双方还没有涉及成立新合资公司和代工生产等项目,菲亚特和奇瑞的合资谈判仍在进行。

   同时,菲亚特还将在重庆新建一个轻型柴油发动机项目。据悉,在重庆建立的FPT菲亚特动力科技轻型柴油发动机项目将是菲亚特最大的海外零部件制造基地,计划投资18亿元,年产10万台发动机,其中70%出口。

   此前,菲亚特曾联手上汽集团重组重庆重汽集团,共同投资47亿元,组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公司和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公司,合资生产重型汽车和发动机。

   分析人士指出,菲亚特在重庆建立面向全球的发动机出口基地,也是在为其将来的本土化作准备。

   此外,众泰汽车买断了菲亚特旗下蓝旗亚Lybra技术,由此衍生的新车型已经上了发改委的汽车生产目录代号为JNJ7160的众泰牌力普拉(Lybra)将在下半年上市。

   还有消息称,菲亚特有意找重庆长安铃木代工生产。

   从奇瑞汽车到众泰汽车,从长安铃木到广汽集团,菲亚特到处寻求合作可能,表明其急于重返中国市场。

  积重“重”返

   菲亚特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2008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为170亿欧元,增长近12%;净利润6.46亿欧元,增长3%,菲亚特出现了一定的复兴势头。

   不过,8月20日美林证券却将菲亚特的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低于市场表现”。美林称,菲亚特将无法阻止其2009年的下滑趋势。菲亚特将其2008年的利润预期下调了8%,2009年的利润预期下调了12%。

     重返中国市场,对菲亚特复兴至关重要。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要想重塑中国市场品牌形象,菲亚特必须立足以下几点:

   第一,重建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菲亚特原本出自“名门”,因与南汽合作失败,给中国消费者造成一个弱势品牌的印象。因此,要在中国复出,需再寻找一个有实力的中方合资伙伴,这将是菲亚特能否在政策、配套、本土化方面赢得优势的关键。

   第二,放下身段和成见,引进一系列精准定位的车型,尽快在尚有空间的中国汽车市场重新立足。

   第三,将菲亚特品牌进行本土化改进,建立中国供应链体系。这也是菲亚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前,南京菲亚特就在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研发方面吃过亏。

   第四,重建销售网络。原本100多家的经销商体系现已七零八落,仅剩26家进口车经销商,且都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二三线城市,而华东重镇上海和南京一个都没有。

   积重“重”返中国市场,菲亚特面临很多考验。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