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个出海告捷样本:工行盈利5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 15:20  经济观察网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区别于其他银行进军欧美市场的激进做法,工行可谓是中国首个出海告捷样本。8月14日,工行的海外投资对象南非标准银行公布其上半年的中期业绩收益大增,标志着工行将获得约5亿元人民币的账面盈利。

  分析人士指出,工行的海外投资基本圈定于澳门、印尼、南非等新兴市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些市场并未遭受次贷危机的干扰。

  据南非标准银行公布其上半年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标准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收益增长15%,达71亿南非兰特(100南非兰特兑87.6元人民币),中期分红为每股1.93南非兰特。今年3月,工行出资423.1亿元购入标准银行20%股份,折合股份约3亿股。这也是迄今为止,中资金融机构做的最大一笔海外投资。以上述分红数据计算,工行入股标准银行已获得约5亿元人民币的账面盈利。

  海外抄底之路漫漫

  次贷危机发生后,海外扩张可谓中资银行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包括工行、建行、中行、国开行、民生、招行等在内的多家中资银行纷纷以参股、并购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截至2007年末,共有5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9家外资金融机构,有7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60家分支机构,中资银行的海外总资产已达2674亿美元。

  然而,中资银行出海之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深入,中资银行也因进场抄底而陷入亏损之中。8月14日,彭博社做出统计,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和券商减记资产金额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危机后抄底海外的中资银行。从各大银行的损失排名来看,受次贷打击最大的依次是花旗集团、美林和瑞银,其减记和损失分别高达551亿美元、518亿美元和442亿美元。中国银行也“榜上有名”,排名第43位,减记损失额为20亿美元。去年,与美国次贷相关资产的13亿美元减记拖累了中行的利润,今年一季报则显示中行次贷累计减值14.98亿美元。

  因出海抄底,民生银行也为此付出了代价,2007年10月(次贷危机高峰期),民生银行海外收购美国联合银行。进入2008年3月21日,美国联合银行股价跌至8.66美元,较民生17.79美元/股的收购价少了一半以上。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入股美国银行业的银行,根据其于月初发布的公告,该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540万股的交易已经完成。但短短十几天时间,民生投资美国联合银行的浮亏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股权的国家开发银行也为抄底海外付出代价。截至7月中旬,国开行持有巴克莱3.1%的股份,收购价为7.2英镑/股。现在巴克莱股价仅在3.3英镑左右,国开行的投资浮亏过半。

  不鼓励中资行抄底

  对于中国银行出海抄底所带来的损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并不感到意外”,并认为危机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他说,“在具体计算损失额的时候,主要的根据是金融机构持有次债的量,以及当前在金融市场上次贷产品的估值,而这些金融机构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在金融市场上持有次债的估值是有变化的,因此如果美国市场持续低迷,市场信心不足,次贷进一步蔓延,那么之前金融机构所持有的次级债就将面临更大的跌幅,损失就将进一步扩大。”他指出,“两美”暴露出的问题是比较多的,虽然政府已经做出担保,但是很多“地雷”还没有浮现。基于此,不鼓励中资银行现在投资海外银行。

  相比之下,此次工行的海外投资基本圈定于澳门、印尼、南非等新兴市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些市场并未遭受次贷危机的干扰。对此,不少金融专家呼吁,在国际经济风云变幻、金融不确定性加剧情况下,投资海外要格外谨慎,决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和幼稚的“抄底”思想。

  同时,专家也指出,在国际金融市场里,美国、欧洲有几百年的拼打历史,目前遇到的种种金融风险他们都屡见不鲜。而中国对外开放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在金融市场的经历、经验与美国相比较中资银行的经验相对薄弱。海外投资千万要慎重再慎重,决不能轻率地抱有“抄底”的想法,为别国发生的危机埋单。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