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压力减缓稳定物价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1:06  深圳特区报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3%,这是今年以来CPI涨幅连续第三个月走低。在物价上涨压力对我国经济形成严峻考验的背景下,CPI涨幅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引起各方关注。

  通胀压力稍缓

  11日晚,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天客隆超市购物的臧大爷告诉记者说,他觉得目前物价“已经涨得慢些了”。

  “CPI走低,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

  长期关注CPI走势的经济专家徐连仲认为,本轮CPI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农副产品,随着这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它们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在降低。

  从7月份的数据看,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14.4%,比6月份减缓2.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涨幅为12.1%,比6月份减缓18.3个百分点;油脂价格涨幅为30.8%,比6月份减缓3.2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与经济过热密切相关。随着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总需求增长的速度必然降低,这是分析当前CPI走势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晓晶告诉记者。

  “考虑各方面的因素,8月份CPI涨幅会比7月份低,逐月走低也应该是可以预期的事。”徐连仲预计,第三季度CPI涨幅将在5.5%左右,第四季度将在4.5%左右。

  上行风险犹存

  武云,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名公务员。她感觉“物价现在比较平稳”,不过她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是存不下什么钱。

  正如武云的感受一样,我国CPI涨幅出现回落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趋势,但居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的比重并未明显降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存在着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字显示,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这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当前我国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PPI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CPI,但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由此导致的就业和收入减少,会降低一部分群众对较高物价的承受能力。

  从理论上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上涨会对CPI产生较大的上行压力。“PPI向CPI的传导虽然受到产能过剩、价格管制等因素的制约,但对PPI的上涨趋势,仍要给予足够重视。”张晓晶提醒说。

  本轮PPI上涨,反映了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受全球经济放缓而需求减弱的影响,国际油价等近期出现回调,但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不可能大幅回落,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张晓晶说。

  徐连仲认为,总体来看,今年后期我国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CPI仍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后期防止出现严重通胀的任务仍很艰巨。

  物价可望稳定

  “我对下半年物价形势的稳定满怀信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要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决心、也有能力把物价上涨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今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在生产、流通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这有效缓解了供求矛盾,有利于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粮价是百价之基。过去,我国粮食生产每5年一个周期,往往是2年丰收,2年持平,1年歉收。“在世界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我国夏粮生产连续5年丰收,对稳定物价意义十分重大。”姚景源说。

  同时,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后,猪肉供应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猪肉价格稳定下行,对稳定物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已经开始显效,下半年仍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增加粮食、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为进一步稳定物价打下基础。”张晓晶建议说。

  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半年我国将继续完善宏观调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同时,对相关食品、能源产品的价格继续实施干预措施。

  “在前期紧缩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后期的调控措施应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徐连仲对此建议说,可考虑通过取消居民存款利息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低收入群体提高价格补贴等措施,增加全体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不发生大的不可测事件,并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今年价格总水平的涨幅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是可期的。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相关评述

  解读宏观调控政策新举措

  “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均出现一些新调整,这引来经济界人士的密切关注。

  细微变化背后有深意。在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通胀压力不减的背景下,近期的新举措正顺应了我国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而得以适时推出,以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对宏观调控的今后思路,中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力度。

  进入8月份,人民币汇率也走出了令人瞩目的新行情:到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行情已连续10个交易日走低,创出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一波最大的贬值行情。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这不仅验证并符合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改革预期,而且对当前缓解我国外贸企业压力更有积极的意义。

  8月6日,我国对外发布并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其中“取消强制结汇规定”尤其令人关注,这有利于减少外汇占款的增加,缓解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和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避免加大我国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新外汇管理条例强化跨境资金的监管,防止短期投机资金大进大出,对“热钱”形成有效打击,有效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近期政策的点滴变化,目标均在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宏观调控正在沿着预定方向顺利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不折不扣把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绩。

  (据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