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品“跌价”,CPI创年内最低“趋缓定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09:44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姚伟

  与普通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昨日如期公布。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比去年)增长6.3%,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新低。

  CPI指标反映的是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因此CPI创下新低,也就意味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压力明显减轻。可见的事实是,季节调整后的7月CPI环比(比上月)折年率放缓至2.7%,6月为5.1%。

  此前五个月的CPI数值分别为8.7%、8.3%、8.5%、7.7%、7.1%。

  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随着国际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中国进口的大豆、豆油等食品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此也导致了7月份CPI数据的顺势回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7月份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增速低于6月份的17.3%。其中,最受关心的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6.0%,增速明显低于6月份的27.3%。

  此外,受成品油价格上调影响,7月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22.2%,高于6月份的12.9%。

  此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这一直接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指数受到了此前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调整的影响,达到10%这一12年来的最高点。

  市场曾普遍担心,PPI的高企会不会让企业提高商品出厂价格,从而将PPI压力传导到CPI数据上,增加通胀压力。但从昨日公布的7月份CPI数据来看,非食品价格仅上涨2.1%,短期内PPI对CPI的传导效应并不明显。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指出,PPI强劲增长推动CPI走高的威胁非常有限,来自下游企业的竞争使生产者无法转嫁高企的价格。此外,政府对终端消费商品价格进行严格的管制也是PPI数据无法传导的重要原因。

  据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CPI随着食品价格的进一步走低或许是“大势所趋”。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呈现逐步回落之势,输入型通胀的压力骤减;同时,猪肉和粮价在明年也不太可能大幅上涨,所以CPI回落之势基本确定。

  雷曼兄弟在昨日发给早报记者的最新评论中指出,预计8月份的CPI就将会跌破6.0%。即便政府选择在奥运会后进行新一轮能源价格上调,但受高基数效应(因为今年初的雪灾)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的CPI应该会维持在不到6.0%的水平,而且到2009年第一季度可能会进一步回落至低于4.0%。

  申银万国的观点则是,通胀形势缓解已然确定,但未来CPI会受到去年基数影响而出现短暂的反弹。去年8、11、12月份基期比较高,9、10月份基期比较低,受此影响,未来5个月CPI涨幅将呈现倒U型的走势。初步预计8月份CPI涨幅在5.6%,9、10月份CPI会反弹到6%,11、12月份会再次回落到5%左右。

  分项数据涨幅

  食品类价格 +14.4%

  居住类价格 +7.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 +3.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 +3.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 +3.1%

  衣着类价格 -1.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 -0.9%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 -0.3%

  食品价格涨幅

  油脂+30.8%

  水产品+18.3%

  肉禽及其制品+16.0%

  猪肉+12.1%

  鲜果+17.4%

  粮食+8.6%

  鲜菜+8.4%

  鲜蛋+5.9%

  调味品+5.9%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