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俊:我们并不是异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12:01  经济观察报

  杨光

  36岁的李俊是北京一家私立学校的英语老师。他说话声音浑厚,自诩为标准的男低音。

  这个男人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最合理的未必就是最正确的。

  就在很多国内外的人士涌入北京时,他却准备“逃离”。在他的计划中,他将和朋友一行27人离开北京,前去千里之外的泰国度假,过过别样奥运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出行计划:“现在北京单双号限行,出行有所不便。学校又正好在放暑假,我们就决定趁机出去旅游玩玩。”在网络上,他这类人的行为被戏称为“避运”。

  李俊此时离开北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京现在强调外地人要办暂住证,李俊就是生活在北京的众多外地人之一。他在这个城市已生活了5年,月工资也在万元以上,但是他还是有一种“飘”的感觉。他认为在北京的归属感并非来源于金钱或地位,而是来源于一种与生俱来的、土生土长的优越感。

  为此,他曾一度感到沮丧,会心血来潮的学习北京话,还试图花大价钱托人把自己的户口转为北京户口。但是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他依旧是北京市公安局户籍系统中一名外来流动人口。就在前几天,他还被查了两次暂住证。更早的时候是2004年,一次下班回家,曾在路上被执勤的民警查暂住证,因为没有而被罚了钱,之后只得去补办。

  李俊喜欢谈论往事,回首自己36年的经历,颇有许多感慨。

  在当时,从广东名校中山大学毕业,在很多人看来前途无限光明。他的父母亲都在浙江国税系统上班,如果他选择回到家乡浙江绍兴的话,有可能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这个职业是让很多人羡慕的。

  但李俊从小看多了父母亲在仕途上的奉承与应酬,对于这种生活他不再有任何憧憬,甚至开始躲避,之所以选取英语专业,也同样源于躲避子承父业而作出的选择。

  李俊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广东发展,因为英语特长,他很顺利的在一家德国企业找到了工作。他以为,做语言翻译,工作性质单纯,不会有太多的官场潜规则。

  事情却非李俊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他们的奖金是根据完成的翻译工作量来定的,所以在公司内翻译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记得在进入公司后的第二个月,李俊曾接到一个很大的来自江苏的合同,按照当时的标准算下来,这份工作由他独立完成后,至少在半年之内可以不必考虑工作,尽情的放松自己。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再一次与这个25岁的年轻人开了一次玩笑。

  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又进了几个新员工,其中一个女孩来自东北,年龄与李俊相仿,同样是英语专业。李俊认为,正是这个女孩的加入,把他拿下的合同抢了过去。但其业务水平并不高,时常有无法翻译的任务找李帮着完成。

  李俊说:“我不知她是怎么从我这里把已经定了给我的工作抢过去的,这没有任何理由,论专业,她是英语专业4级,与我整整差了两个等级。论学历,她所在的东北地方大学远不及中山大学。论经验,她才刚刚走入社会,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后来李通过旁人知道,这个女孩有亲戚在这家德国公司的总部做中层管理,知道这个内幕后李俊不再觉得不公平,亦不再抱怨,取而代之的是失望和沮丧。三个月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从此不再抱着理想过生活。

  离开公司后,李不再签订任何的长期合同,都以短期或兼职的性质进行择业。他认为,依靠自己的优势足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下去,不再需要长期的、稳定的、效忠型的工作,因为他对效忠式的工作方式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兴趣。

  李俊谈起自己的往事总是滔滔不绝,有人比喻他为不知好歹的老愤青,有人说他是有血有肉的血性男人。这样的评价在亲戚朋友间传来传去,众说纷纭。

  对于这次所谓的“避运”选择,他同样不以为然。再三强调这是自己的选择,不掺杂任何外因的选择。

  李俊拒绝承认外出旅游就是不关心奥运。在他看来,关注奥运未必就是要大清早排长队,花十几个小时去买一张奥运门票,或QQ、MSN、blog上挂满国旗、写满祝福之语。他说,“我们并不是异端,我们只是想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奥运我们同样关注,只是在千里之外。”

  这次的出游计划他整整运筹了有三个多月。4月份的时候,他和几个比较好的朋友在网络上聊天。谈到奥运期间彼此都准备做些什么,有人说去看比赛,比如看一场美国梦之队的比赛,甚至想到搞一些与奥运沾边的产品做一笔买卖。但最终不了了之。

  之后一个朋友的意见触动了他,这个朋友说,今年欧洲杯的时候,主办国瑞士、奥地利的出境游尤其火爆,不少人就趁这个机会离开本国去度假,换个地方看电视,还可以感受异国情调。他决定在奥运期间离开北京。

  他反感一些人说他们是异类,“不要给我们乱扣帽子”。

  最初要加入此项计划的不到10人,都是朋友。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们第一站是泰国的曼谷,紧接着会去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最后去德国结束旅程。但细算下来,每个人的预算比原计划超出了一倍。团队需要更多的加入者,以便降低成本。

  他们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试图召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没想到立刻有数十人响应。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

  他还是怕别人误解他的行为是不爱国。他说自己在北京生活充裕,但却感到压抑,每天上班教课,之后就是各种有用没用的应酬,现在有机会出去放松一下,有什么不可以?

  他为自己辩解,“开奥运会当然是好事,大家都高兴。但是我们买不到门票,找个地方看看体育明星也没门,只能守着电视看比赛,哪里的电视不一样看呢?”

  “我希望中国队能多拿奖牌。”他最后补了一句。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