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胜:一切从不可想象变成了顺理成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12:01  经济观察报

  胡蓉萍

  早上8点到10点,统筹向VISA获奖持卡人派送奥运门票;10点到12点,安排残奥会火炬手人选;下午2点到5点,绕鸟巢和水立方至少两圈检查奥运现场ATM机的安装调试情况;7点到9点,接待伦敦奥运会VISA赞助营销小组来京取经……

  这是李胜2008年7月13日的日程安排,也是他非常普通的一个工作日。直到深夜,他仍在电话慰问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安装VISA奥运观众欢迎中心到凌晨4点的团队成员们。

  李胜是VISA国际组织负责赞助营销的中国区执行副总经理,这样繁忙而紧张围绕奥运运转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

  为奥运回国

  7年前的这一天,已经在美国亚特兰大安家立业的李胜,像往常一样早起。在吃早饭的时候,他顺手打开了电视机。这是一个习惯性的举动,不过这一次,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北京!”正咬了一半面包的他听到这个名字猛一抬头,直直的眼神,死盯着电视屏幕里的CNN频道。

  那是他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一幕。

  那一刻,CNN频道里萨马兰奇铿锵有力的声音过后,他听到了一阵同胞们迸发出的强烈的欢呼,看到了他们互相欣喜若狂的拥抱。

  他扔下面包,猛喝一口牛奶,朝着正在刷牙的妻子高喊:“2008北京奥运!走,卖掉房子回国去!”

  在李胜看来,从来没有一届奥运会有如此大的一个平台和市场机会,有如此大的承载能力和想象空间。李胜从不讳言北京奥运对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也将是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浓重的一笔。

  两年后他将这一大早惺忪之间的冲动转变为了行动。

  2003年,李胜回到了北京。后来他说,他是以“比后来的房价高点差一点,比目前次贷危机中的房价低点高一点”的价格,卖掉了他在亚特兰大的花园洋楼。

  为奥运工作十年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将李胜和奥运会联系在了一起。

  那时候,李胜已经在美国定居,他供职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主要的生意是将美国的印刷机械设备推广给中国企业。那一年,正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前一年。这个城市因为奥运会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大型体育场馆纷纷建造、人们对体育激情澎湃、随之而来的是似乎随处可见的附加产业和机会……

  这个时候,李胜做了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职业发展方向甚至整个生活世界。就在亚格兰大奥运会举行的那一年,他坐在了美国俄勒冈大学首期Warsaw体育营销中心MBA课程班的教室里。

  这个班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系统地学习体育产业。“我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激动兴奋,没有考虑太多,但感觉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职业。”李胜至今还记得起当时的那种冲动。

  彼时,VISA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员协会(WOA)推出的“奥运城市里最专属私密的俱乐部——奥林匹克运动员团聚中心(ORC)”已经渐渐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及观众所熟知。就在李胜看书研习体育营销的同时,VISA倾其全力在实践着这些体育营销理论。

  1998年,李胜选择了VISA。这个通过世界上最大的零售电子支付网络,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和支付产品平台的国际银行卡组织,听上去和奥运关系不大,但它是过去11届奥运会的官方支付服务的唯一赞助商,其中包括中国人熟悉的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自1986年以来,VISA还作为赞助商通过奥运组织机构为奥运选手提供了直接资助。

  VISA中国的首席代表赵卉如此谈及奥运对VISA的魅力:“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富有激情,最受人追捧的体育赛事,它为VISA搭建了一个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性平台。”

  李胜曾经在耐克公司实习,也曾在IMG体育集团工作。他以为,VISA最能承载他的激情、发挥他的智慧、实现他的梦想。

  那时候他未曾想过,若干年后,他能和美国游泳健将迈克尔·菲尔普斯合作,这些都得益于VISA之队对年仅16岁的菲尔普斯的发现和挖掘。

  如今,他已经在VISA这个平台上,为奥运工作了十年。

  “奥运营销”苦乐

  2003年的VISA中国,连市场部都不存在,更不用说体育营销部门了。“从来没有办奥运的地方没有VISA的品牌知名度”,初回国的李胜在没人没预算没计划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开始边建设团队,边同时开展品牌调研和品牌营销计划。

  最要命的是,2003年的中国,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是现金消费而不是刷卡消费,不用电子支付的商户比用电子支付的商户要多得多。

  沮丧过后,他开始兴奋起来,“这同时意味着机会和市场潜力”,他坚信这是他这个职业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需要组建一支拥有精兵良将的队伍来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他利用任何机会寻找可以招至麾下的精兵良将。

  今天,在他的团队成员当中,有他在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专门学习体育营销的校友、也有从事银行卡业务多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甚至还有来自肿瘤医院的大夫……正是这样一个由多元背景组成的营销团队如今正担负着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完整地经历一个创意从酝酿到实现的过程,是我的兴奋点所在,比如奥运场馆里那26台‘太极青花瓷’ATM机。”李胜坚信这是现代体育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但是,为了传达这个理念,为了获得VISA美国总部对这个创意价值的肯定,他可没少费工夫。

  他甚至开始充当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者,追根溯源地从中国最悠久的文化讲起,以此佐证中国创意和中国制造ATM对VISA的特殊意义。经过层层审核,这些带有中国色彩的“太极青花瓷”ATM机、写有中国书法的机场旅客欢迎中心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种接触点式的营销是有效的,通过这些,VISA品牌已经自然融入到了奥运的文化和氛围中。”

  尽管如此,也有许多创意和点子是李胜尝试到一半因为“客观的或者技术的原因”未能实现的。每次碰到这样的案例,李胜总会备感受挫。

  他的工作状态中交织着希望、失望、成功和挫折。

  体育营销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工作成绩。李胜还作为北京奥运会三亚奥运火炬传递的第57号火炬手,在三亚的凤凰路上,高举火炬奔跑150米。

  “我记得我和陈楚生一车,歌迷围着我们车都动不了,相当的疯狂。”

  在李胜的工作中,运动员有着特殊的位置,虽然他说自己没有任何体育强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津津乐道与运动员们在一起的快乐。VISA赞助了中国女曲运动队的姑娘们和中国水上运动中心的四支水上运动队,即帆船、帆板队、赛艇、皮划艇和激流回旋皮划艇,他喜欢让别人了解,他和那些运动员们的友谊。

  各就各位

  7月28日,北京。

  夜晚的南锣鼓巷,VISA进入了这条街的每一个商户,伴随着2008奥运的LOGO牌灯光闪烁;夜晚的鸟巢,凹凸有致的VISA“太极青花瓷”ATM自动提款机闪烁着中国特色的古朴含蓄和飘逸简约,李胜感叹:“一切从不可想象变成了顺理成章!”

  奥运临近,VISA持卡人大批到达北京观看奥运,如何更好地接待和安排这一连串的活动?北京还有许多外国人常去光顾的旅游消费景点不能刷卡消费,怎么办?李胜还在不停地问自己问题,他甚至有些焦虑,他担心着奥运信息亭有没有都设置到位、ATM机的检查和维修有没有到位等等诸多细节,而“离奥运仅有十天了”。

  “到了检验我们工作的时候了!”李胜转身向办公室同事借了一辆单号的车,开往鸟巢,进行计划中的检查ATM机工作。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