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卢:幸福就是一如平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12:01  经济观察报

  言咏

  大家都叫她小卢,虽然她今年43岁了。

  小卢的老家在湖南宁乡坝塘镇,离省会长沙1个多小时的车程,“花明楼骑自行车能到,韶山骑摩托车能到”,小卢这样描述她家乡的位置。

  来北京之前,她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惟独有一次,在广东韶关打工的老公让她去玩两天,她背上一个小包,买了一张站台票就上了火车。

  来北京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7年夏天,她母亲的熟人给介绍了一份保姆的活儿,那户人家的孩子三个月大,住在北京。

  之所以下决心北上这么远,是因为老家已经空了:丈夫在广东打工,女儿在长沙上学,儿子在北京打工——这大概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小卢的老公说,人家自己花钱还要去北京呢,明年是奥运年,你不用花钱,还能看儿子,为什么不去呢?

  来到北京

  从北京西站下火车后,小卢直接被接到望京的一个小区,甚至还没来得及多看一眼北京的街景。

  从此她开始了自己的北京保姆生涯。

  主人平时上班很忙,照料孩子的担子几乎全落在小卢身上。

  小卢一天生活的时间表是:早上六七点和孩子一起醒来,喂奶,带他下楼玩;中午做自己和孩子的午餐,然后午睡,再带他下楼晒太阳;晚上准备三个人的晚饭。接下来的时间,主人一般会陪孩子玩会儿,给他洗澡,小卢则刷碗,哄孩子睡觉。等到小卢自己收拾停当睡觉时,差不多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小卢每天最喜欢的就是下楼晒太阳的那两段时间,有时早上一起来,她就站在窗前观望,嘴里还念叨:下面怎么还没有小朋友呢?

  这是她难得的接触外界的时光。她不习惯城市里关门闭户的生活,在她老家,邻里之间熟络得隔着屋子你一嗓子我一嗓子地聊天。

  她到北京之后没多久,和小区里其他带孩子的大人混熟了,每天都能从楼下带回小区的一些奇闻逸事,偶尔女主人和她一起带孩子下楼玩,都是由她指点:这个是朵朵妹妹,那个是辉辉哥哥。有一次,主人无意间发现了一张合影:十几个人每人抱着个孩子排队站着,其中有小卢和自己家的孩子。原来,是小卢某一次带孩子下楼玩时一个家长照的,照完后给每个合影者洗了一张。

  来北京之后,主人带小卢出去过几次。刚来一个多月时带她出去吃饭,那是一个生态餐厅,餐厅里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小桥流水,假山石凳。小卢很兴奋,绕着餐厅整整转了一个圈,照了好些照片。

  另一次是去天安门。沿着长安街的红墙根儿走到天安门,然后绕过人民大会堂,去了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在每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前,小卢都留影留念。

  她嘱咐主人,一定要把照片洗出来,过年时要带回家。她说老家有些人出2000元自费组团来北京玩,去的也是这些地方。

  2008是个新闻年

  年初的那场大冰灾,真切地影响到了小卢以及她一家的生活。

  春节临近,小卢一家四口从南北各地向一个方向赶去。

  儿子在外地出差,不能和母亲一起回去。主人把小卢送到北京西站后,她开始了一个人漫长的旅程。那场冰灾中,她是千万个跋涉在路上的人中的一个。

  从北京开往长沙的火车,正点只要13个小时,下午三点发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到达长沙。那次,火车走了一天一夜。小卢下午四五点才到长沙,她说,铁轨边满是人,他们端着热水浇铁轨化冰。“我就是没有一支好笔,不然把看到的写出来肯定是一篇好文章。”小卢说。

  从长沙下火车后,她花100元叫了一辆的士,搭去宁乡县,这段路原本只要10来元的费用。“再贵也要出这钱,得回去啊。”小卢说。

  那一天小卢的女儿在长沙还没有回去,但小卢没叫她一起搭车,她说,怕万一翻车一家人一起出事。她女儿是过了几天自己找了辆车回家的。

  到了宁乡县,离村子还有几十里地。小卢搭上另外一辆车,一路辗转回去的。

  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小卢的老公比她早回几天,冰雪还没这么大,路途稍微顺利一点。她老公到家后已经先把家里收拾停当,小卢到后他给妻子的主人发了一个短信,“老板,我老婆已经平安到家了,谢谢”。

  等到小卢的儿子从北京回家时,票贩子手里的火车票已经涨到每张700元,小卢和她老公都劝孩子自己在北京过年算了,别回家了。儿子执意不肯,说,哪有过年不回家的呢?

  小卢晚上很少看电视,她说带孩子的人没工夫看电视。但汶川地震时,她守在电视机前看过一阵。这是举国关心的大事,小卢也不例外。

  她没有专门去看过鸟巢和水立方,偶尔主人家带孩子出去玩,从四环边路过的时候,指给她看过。她觉得鸟巢看不大出来,倒是水立方四平八稳挺方正的。开幕式具体是哪天开幕她也不太清楚,只是偶尔从电视上听到一耳朵离奥运开幕还有多少多少天。

  她生活在这个全世界注目的城市,生活的节奏一如平常,只是生活习惯和乡音有了些许不同。

  小卢的幸福观

  小卢一家四口天南海北,各处一方。

  小卢的儿子18岁,在北京一家模型厂工作,据说很得老板的赏识,工资每月2200元。他的工作很辛苦,小卢在北京的大半年里,只去看过几次孩子,因为儿子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偶尔的几次探望,都是母子俩一起吃个午饭,匆匆聊会天。18岁的小伙子依然是长身体的时候,老向母亲抱怨单位的伙食不好,央求母亲去看他时烧一盘肉带去。

  老公在韶关一家家具厂打工,工资大概每月两千多。每当儿子向她抱怨生活条件不好时,小卢总说应该带他看看他父亲的住所和工作环境。

  小卢自己的工资是每月1400元。农村有些人不愿意供女儿读书,但他们夫妻俩商量女儿能读就一定支持,前不久她刚寄钱给女儿买电脑。由于在女儿身上花钱多,儿子很早就出来自立了,他们也想为儿子存一笔钱,算是对一双子女的平衡。

  小卢的言谈之间透露出对家庭的心满意足。她对自己的老公是诚心折服。刚到北京时,摸着房间里的衣柜,嘴里念叨:这个我老公也能做出来,他有一双巧手。说到衣服,来之后没两天,小卢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北方人穿衣打扮没我们南方讲究。后来,小卢时不时会和小区的其他保姆结伴去附近的商场买衣服。

  过春节时,她老公给家里人包饺子。“包得特别漂亮”。小卢眉飞色舞,后来又轻声补充了一句:“饺子皮没醒好,有点硬,不好吃”。

  在小卢眼里,老公勤快、顾家,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把他放到美国也不会在花花世界里有什么拈惹,唯一的缺点是脾气暴躁。

  这一对夫妻,南北相望。打长途太贵,发短信也需要花钱,他们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是:打通电话,响铃不接。小卢的老公每天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给妻子打电话,小卢说,这是老公在“叫”她,如同以前在老家的堂屋里。小卢不接,但手机铃一响,她就会自言自语:他下班了。他吃完饭了。他洗完澡看电视去了。

  小卢他们不太娇惯孩子。今年春节,儿子还没回家,做父亲的就已经给他安排了回家要干的活儿。小卢说,儿子不会念书,但手巧,能干,16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去西安打工,老板喜欢他,把他带到了北京。儿子时不时被派到外地出差,这时小卢就总站在主人家的地图前看,边看边自言自语:他说他去黑龙江了,黑龙江在哪里呢?

  小卢的女儿在长沙一所大专念财会,明年夏天毕业。小卢口中的女儿,特别会收拾屋子,尤其是衣柜。“她清理过的衣柜,至少能多放一倍的东西”。小卢说女儿像父亲,克己节俭,几个月前寄给她的生活费到现在都没怎么用。“希望以后她嫁得离娘家近一点,我们能照应照应,不然怕她委屈了自己”。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