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Lisa:奥运就是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12:00  经济观察报

  言咏

  Lisa的 MSN状态永远是“忙碌”,很多时候,她会一直这么挂到晚上很晚。

  她供职于“八方环球”,这家美国背景的市场营销和咨询公司,在全球体育市场营销中占有重要位置。四年多以前,它在中国专门成立了“奥运部”,为奥运赞助商提供奥运营销咨询。Lisa就是这个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四年多的工作都是围绕奥运

  2003年,Lisa在法国完成她MBA课程的实习和短期工作后进入了市场咨询行业。一年之后,出于兴趣,她加入了公司的奥运部。

  从此,奥运就深深影响了Lisa的工作和生活,“很奇怪的,不知不觉中奥运就成了我生活中的90%”,她说。

  四年前,Lisa对奥运的认识以及兴趣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关心刘翔能否破纪录,关心中国能拿多少金牌。工作让她日益了解这个行业,现在提起奥运,她会不自觉地从整个行业、从商业和客户的角度去分析。

  Lisa的客户对奥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四年前,Lisa和她同事的主要工作是和企业沟通为什么要赞助奥运会,劝说和协助企业参加竞标活动。那时很多企业,尤其是非体育品牌的企业都在观望,他们对于花如此巨资赞助奥运能获得多大的品牌收益,并没有很清晰很有把握的认识。“第一家企业是最难拿下的”,Lisa说,“那时奥组委也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随着媒体报道攻势的加强,民众对奥运的关注逐渐升温,企业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2004年之后,开始了真正的竞标,几家企业竞争同一个类别。再到后来,局势变成了企业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获得赞助的机会,完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Lisa现在的工作主要是给奥运赞助商提供全面的奥运营销咨询:会见客户,开会,讨论市场战略,规划市场活动,分析竞争对手,撰写市场分析报告等。

  每个奥运赞助商都有一些参加火炬接力的名额,“八方环球”的很多客户是从海外过来的,在当地人生地不熟,需要公司提供当地的沟通与支持,Lisa有一个同事专门负责火炬接力。这个同事最近两个月一直跟着火炬从一个城市到下一个城市,几乎没怎么在家呆,据说他的家人对此颇有怨言。“干我们这行,单身率和离婚率都很高”,Lisa说。

  即便这样,有时火炬传递的日程太密集,还需要Lisa临时支援。Lisa前不久刚跟着火炬跑了两站,去了乌鲁木齐和贵阳。

  在这两个城市,Lisa感觉到老百姓很纯朴,很有拥护奥运之心。在一些火炬传递的线路上,老百姓恨不得早上4点就在路边等着,因为戒严封路,要早起走过去。观礼民众有时无法进入离马路最近的核心区域,而民众的热情丝毫不因越来越严格的安保措施而减退,他们大多都举一面小国旗跟着挥舞,呐喊,助威。

  Lisa说,火炬刚到达中国时管得没有这么严格,是允许民众自发在路边观看的。由于围观的人太多,导致拥堵,火炬无法正常传递,再加上出现了有人试图冲过去摸火炬的事情,现场管理变得越来越严了。

  生活,无处不在的影响

  生活中的Lisa,结婚不久。先生是法国人,认识Lisa之后,跟随她来到中国,目前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他们在东三环附近租了一套约90平米的两居室。说到租房,Lisa觉得自己算幸运。由于是长租的熟客,房东依然按三年前的价格——每月4300元续租给他们,而小区里同类户型的租金在奥运年已经涨到每月6000多元。房东2003年买下这房子时,价格是每平米7000多元,现在已经飙升到每平米2万多元。

  越临近奥运,治安管理越严。严格的管理对居住京城的外国人客观上带来了一些不方便,Lisa对此有切身体会。片警曾敲开她家的门,因为听说这家住了一个外国人。好在Lisa属于比较遵纪守法的那种人,一直敦促先生按时按规定办齐了各种证件。今年由于换工作合同,证件更换特别频繁。现在不用Lisa作陪,先生凭着几句有限的中文也能在派出所轻车熟路地把一切办得妥妥帖帖。

  Lisa的一个外国同事,有一个晚上在家里被接连敲了几次门,不同的片警过来查他的工作证、签证、居留证,以及在当地派出所的登记证明。

  工作的繁忙多少影响了Lisa的生活状态。今年Lisa每天工作12个小时属于家常便饭,如果要赶一个项目,时间会更长,甚至于通宵加班。再加上时不时的出差,Lisa和同样忙碌的先生有时一个月难得见上几面。她直言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状态还和谈恋爱时差不多。Lisa在考虑这样的状态对家庭是不是不太好,“两个人中,总有一个要静下来,多管管家吧,不然匆匆忙忙的跟过客一样”,Lisa说。

  Lisa每天打车上下班,对堵车之苦深有感受。从国贸附近的家打车到朝阳门附近的工作单位,平时一般十七八块,自从开通奥运专线后,一般都要二十多块才能到。“尽管拥堵是奥运举办城市的惯例,但北京交通状况一直不好,加上开通奥运专线,把单双号的好处一下抵消了不少”。

  他们很难理解奥运之于

  中国人的意义

  今年中法两国关于奥运火炬的纷争,在这对跨国夫妻之间,没引起太大的争论。

  “我们之间不太为这些争吵。我不赞同法国政府的态度,但我们也没必要组织起来抵制家乐福,毕竟一个企业没必要为政府行为埋单。”Lisa这样表明她的观点。

  在Lisa眼里,很多法国人是闭塞的,他们可能终其一生没离开过欧洲,甚至于没离开过法国。他们一点都不了解中国,也很难理解奥运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因为在他们那里,奥运并没这么重大的意义。

  Lisa2004年去雅典看了奥运。街上走的大部分都是记者、运动员,很多场馆举行比赛时观众席都没有坐满,甚至是空的。当地人告诉Lisa,雅典大概有近一半的居民都出城休假了。

  Lisa和先生之间,也会谈到奥运的话题。Lisa由于工作关系会去现场看比赛,但先生并没有此类计划,而是打算避开人潮回法国休几天假。先生的家人也没打算在这个时间段来中国游玩。大部分时间,Lisa和先生会留在拥挤喧闹的北京,一如既往地工作,回家看看电视,和雅典奥运、悉尼奥运时没什么两样。

  “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点有时会出人意料,中国人都觉得春节晚会老套,我老公特喜欢,他觉得能在一台节目里把那么多资源集中起来,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在法国人看来简直不敢想象。”Lisa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