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赞军:不确定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12:00  经济观察报

  程志云 刘筱

  见到许赞军的时候,是晚上6点钟,宽大的办公桌上山川起伏,堆满了各种奥运的文件、资料和小饰品。许赞军戏称这就是她战斗和生活的地方。

  每天早晨7点钟,从她出现在这个小“鸽子笼”开始,就会不停接到各种电话。各种机构和同事向她提出各色各样的问题和要求。这些要求,大到奥组委的官员提出的项目的金融支付问题,小到工作人员的车证,她都要一一作答或者找人解决直到所有人满意为止。

  许赞军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常常都是深夜11点之后。经常没有周六、周日,就这种生活许赞军和她的团队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

  尽管如此,当见到记者的时候,许赞军仍满脸骄傲地说:你好,我是中国银行北京奥运办主任许赞军!

  开始不确定的生活

  2007年4月的一天,作为中国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行长的许赞军忽然接到来自总行的一纸调令,要求她担任中国银行北京奥运办主任。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找到许赞军谈话的时候,她并没有犹豫。“这个岗位对我还是挺具有吸引力的。个人觉得奥运办是一个能够集合全行的资源来做一个项目的平台,尽管跟以前做的工作太不一样了,我还是挺愿意尝试一下的。”她说。

  从此,这项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和一位普通银行支行行长的生活就有了一个交点。

  刚开始,许赞军对奥运会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大家一样认为就是一场国际性赛事。她认为奥运办的工作大概也会比较清闲,也就是卖卖票,做做宣传。因为对于银行业而言,奥运工作是一项边缘工作。奥运服务甚至都称不上是一项业务,更多的就是一个协调工作。

  但很快,许赞军就发现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用她的话讲,奥运办工作的特点就是:复杂、零散、不确定性强。

  “我刚来的时候对奥运这个事情了解的很少很少,奥运的历史不知道,奥运冠军不知道,奥运各方面的需求不知道,奥运的规则和国际惯例不清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重新学习和重新掌握的。”许赞军笑着说。

  2007年7月,许赞军跟着中国银行总行去巴西考察泛美运动会。在和当地银行沟通中,许赞军受到了震撼。“就为了亚运会级别的一个运动会,当地的银行在4年前就聘任一个日本人担任项目管理,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方案。之后就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的进行人员培训、网点的改造等各项金融服务的准备工作。相比之下,我感到还有很多准备不足。”她说。

  2007年一过,奥运会就在眼前,许赞军感觉压力突然间增大了许多。“紧张程度不是缓慢上升的,而是突然蹦到一个层级了。”她说。

  许赞军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对现场金融服务的不确定。没人能准确测算出规模这么大的一届奥运会中究竟会需要多少金融服务。由于奥运会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第一次,即使我们准备得再充分,现场可能仍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许赞军笑着谈起的一个插曲是,在去年举办的一次测试赛中,一开始组织者仅仅认为中行派2个人负责收取现金就可以了,她当时为了保险起见派4个人去。但实际情况是,有56个国家的人来参加比赛,1000多人来缴费,而且什么货币都有。

  “天哪!当时的场面真把我们的工作人员吓一跳,有些手忙脚乱。通过这个测试赛,我们发现确实有很多你能做的设计和你能充分准备的事情,但是仍然是存在一些变化的。所以当时面临的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对现实的金融需求把握得不准。其实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都在摸准这个事情,都希望调整到我最切合实际的一个安排上。既不希望过度准备,也不希望准备不足。”她说。

  实际上,早在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的时候中国银行总行就带队考察和学习了当地银行的金融服务,对于大致的需求也都比较熟悉了。但即使是这样,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在1年前,你仍然难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很详细地安排进一个时间表里。“很多详细的需求估计不只是我们不知道,而且那个时候奥组委也没有人能详细跟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许赞军说。

  除了现场的金融需求外,中国银行还需要满足包括奥组委等诸多机构的各种金融需求,包括运钞车押运、保险箱等等不一而足,而且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变化。

  许赞军说:“我们北京分行的一个态度就是奥组委向我们提出的需求都要尽全力去满足的,不管是不是我们分内的事情。”

  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奥组委要求中国银行负责代发奥运会场的饭票。各个场馆,早、中、晚各种饭票加起来有50多种、4000多万张,非常复杂。“尽管这些不是银行分内的事情,但我们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这些饭票。就是这些小事情,但哪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她笑着说。

  许赞军和她的团队的努力获得了奥组委的认可,作为回报,奥组委向中国银行提供了诸多咨询支持。“因为对奥运会内部的运营我们了解得太少,导致很多事情我们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奥组委会很热情地跟我们进行规则的解释,进行很坦诚的合作。互相帮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许赞军说。

  它是我们的孩子

  许赞军的工作节奏是,每天早上7点就已经坐到办公室了,但经常晚上11点之后才会下班。

  比较极端的一次是今年5月5日销售第三阶段的门票的前一天,奥组委的餐票突然运到,他们必须负责接收。等5月5日凌晨运到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院子里,许赞军才发现餐票的印刷有些不符合规范可能会影响使用。许赞军3点钟还在跟奥组委的体育部长进行沟通,再起草协议,一直弄到6点。之后匆匆赶回家换了件衣服,7点钟又回到单位参加奥运门票销售工作,直到晚上11点钟才离开办公室。

  “我们参加奥运工作的同志身体都是挺棒的、也挺能吃苦的。”许赞军笑着评论道。

  许赞军还谈到一个故事:奥运办一位负责奥运人员车辆注册的同事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但他由于工作负责天天加班,周六周日都不能休息,始终没能在床前尽孝。

  一个周六,这名奥运办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他父亲的病危通知书匆匆赶回家。但第二天又恰好是向奥组委报人员注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这名工作人员第二天赶到办公室加班,直到把所有注册信息工作做好,还给所有人发了邮件说明了工作情况之后才又赶回家去。“这天恰好是这个同事的生日,当我给他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的时候,他才哽咽地告诉我他父亲已经在头一天晚上去世了。”许赞军说。

  为了这个事情,很长时间一直感觉非常懊悔。她说,正是因为这些同事的共同努力,她们才能顺利地完成奥运工作。

  “中国银行作为唯一的奥运合作伙伴的银行,我们大家都有一种骄傲在里面。越临近,我们感到的责任和压力也越大了。现在全行全体都在尽力确保好金融服务,超常规地迅速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每个人每个部门都会上前一步,我们中国银行现在是空前的团结。”许赞军说。

  在奥运现场工作人员进驻的前一天,北京分行为这些员工壮行。一位工作人员不禁潸然泪下:“我们大家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走到这一天,奥运会更像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它一切都好,一切都顺利、平安。我们也一定不能给中国银行丢脸,一定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这段话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

  奥运是个舞台

  距离奥运会的开幕还有几天时间了,所有的演练与计划都要在真实的战场上去经受考验。这让许赞军感到既紧张又骄傲。

  “我觉得奥运会是一个舞台,是一个机会,我们中行的人在里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信。和一年前那个支行行长不同,我发现我自己也变了。我开始更宽容地去看待事情,宽容地去看待人。你就会发现很多很多人都有很多的优点,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把事情做好,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只要能给他努力的方向,给他鼓励,他们都会成为优秀的员工和朋友。”许赞军说。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我们采用超常规的方式培训我们的人员、建设我们的网点、强化我们的服务和品牌。在北京,我们的服务水平已经和许多银行网点拉开了差距。我们用了1年的努力为未来两三年的竞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她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