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索尔仁尼琴的回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 02: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刘晖

   8月3日深夜,89岁的索尔仁尼琴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辞世。在经过监禁、流亡、回归等诸多声部之后,索尔仁尼琴的人生“复调”终结,但其留下的道义力量却将不断回响。

   按照以赛亚·伯林的分法,索尔仁尼琴应属“刺猬”一路,始终以认证真相为使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无论是监禁时期用葱籽一样的字书写劳改营的残酷,还是在享有至高荣誉后直面现实的批判与反思,这位以“牛犊顶橡树”自喻的作家,始终以倔强、尖锐的批判力量示人,述说“不可摧毁的个人尊严”,期望于“在诅咒中耕耘出一片葡萄园”。

   索尔仁尼琴1918年生于俄罗斯,1945年因书写“反对斯大林”的信件在战争前线被捕,从此如同“石磨缝隙中的谷粒”,卷入政治的旋涡当中。他于1962年因《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得到赫鲁晓夫的激赏,但在1969年,却又因“反苏”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在197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四年后,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出境,开始了20年的“家是俄语,而不再是俄罗斯”(布罗茨基语)的去国离乡生涯。直到1994年,受叶利钦邀请,索尔仁尼琴才返回俄罗斯。2007年,获得了普金颁发的俄罗斯国家奖。在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很多城市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这位老人历经沧桑的画像,其眼神在悲剧的震颤中,发射出闪亮的光芒。

   从“国家公敌”到“俄罗斯良心”,索尔仁尼琴终其一生,都在兑现一句俄罗斯谚语:“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要重”。索尔仁尼琴揭示,在暴力和谎言共同编织的专制中,其实如同岩石的内部,布满了气泡,充满了虚弱的裂缝,“暴力除了谎言之外没有遮蔽之物,谎言也只有暴力可以维其生存”,“谎言可以抵抗这世上的许多东西,但抵抗不了艺术”。在代表作《古拉格群岛》中,这个虚构出来的茫茫大海中的古拉格群岛,和奥威尔的《1984》中“老大哥”以及《动物庄园》中的“所有的动物都平等,但是猪比别的动物更平等”,成为专制力量的巨大隐喻,而且更因其在铁屋中的真实人生,拥有更为沉重的道德力量。

   索尔仁尼琴以作家立世,又以政论家知名,他反对专制,也对西方那些以民主之名的实用主义予以警惕。他不仅是一个病理学家,还执着于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实开出自己的药方。他相信,国家的复兴需要更为深厚的文化传统,不然经济的一时繁荣可能会带来人性的虚假满足。他的《语言扩展辞典》正是对俄罗斯文化包括很多濒临绝境的语言的拯救。

   索尔仁尼琴虽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有论者认为这是“铁幕时代“的政治考量所致。和纳博科夫那种蝴蝶般繁复精妙的文体试验相比,索尔仁尼琴的艺术成就大打折扣。其实,这既误解了“狐狸”纳博科夫,也误读了“刺猬”索尔仁尼琴。正如纳博科夫自己所言,“事实上,我根本不是一只轻浮的北美黄鹂,而是一个严肃的道德主义者”,炫目的形式之外,其实是在“鞭挞罪恶,铐住愚昧,嘲笑庸俗,戏谑残酷,把至高无上的权力赋予温柔、天赋和尊严。”而索尔仁尼琴应当归属俄罗斯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一脉,势大力沉,表面上看起来笨拙,但是却如天荒之石,自成一体,对于重轭下的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

   诗哲已萎,在此,借用奥登的诗为其送行,“美和子夜、幻象一齐消亡;当黎明时辰和风送爽,在你安眠的头上吹拂,但愿它显示美好的白昼,让目光和心跳能为它祝福,并为这凡世感到满足;枯燥的午时使你饱尝,不由自主之力的控制,但当你把粗野的夜消度,任何凡人之爱都把你守护。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