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企业丧失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2日 13:24  中国经营报

  财经时评

  尽管政策不断向资本市场吹暖风,但市场依旧不买账。因为当前我们所遭遇到的情况似乎不容盲目乐观。

  一个身处上游行业的基建用建材加工私营企业,工厂规模不小,企业里的一切井井有条。老板很年轻,曾有多辆名牌跑车,大宅多处。看得出,由于是自己的工厂,老板和股东们经营的也都很用心。很多方面做得比不少上市公司还要好,如材料利用率、设备、维护和管理等;单从财务方面也可以证明其实力,上年公司毛利率达30%~50%。

  然而,这个企业目前正面临倒闭的危险。原因在于去年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导致其出口单非常不顺畅,并曾因压港而亏损很多。

  不过,亏损也不是最要命的事,让企业难过的是自有资金不足。企业最后只得去借高利贷,这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骤然增加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小企业原本是最有活力的经济实体,如今却因为资金问题而陷入了困境,面临同样困境的企业非常多。只要沾上这些高利贷,企业的产权和资产就被彻底搞乱了。此后,不管银根松还是不松,它的结果只有一个——早晚会被债务拖垮。

  综观曾经欣欣向荣的沿海地区如今却变得萎靡不振,那些倒闭的和濒临倒闭的企业还有几家没有借高利贷?

  中国的银行并不缺钱,这些企业本来也不是还不起钱,但他们却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贷而饮鸩止渴。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之中,“市场经济体制”加上严厉的“金融紧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的组合。当然这样的好处是,当大部分的失败者离开市场之后,成功者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这也许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我们必须在破坏过后,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清理“商业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债务链条。

  市场经济的机制优点在于,它能使在同等质量标准下,曾经由高成本市场生产的产品逐步转向由更低成本的市场完成。而目前政策造成的后果却有可能是完全毁灭——民间产业资本在本轮调控之中,丧失的是本身可以腾挪的空间与经营的弹性,“大的拖小了,小的拖死了”。大批企业被迫退出生产与制造流程,国家大的生产与产业结构并未向好,反而向坏。

  解决的办法,短期看可能只有一个,从现在开始,可以在清理企业债务基础上,适度给货币市场注资,对于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中小企业尽可能“救”和“保”。毕竟特殊时期,特殊政策,不然悔之晚矣。长远看放松金融管制和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刻不容缓,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就不会有到位的宏观调控。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