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林匹克先生的侧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 18:26  《中国企业家》杂志

  探访“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

  文 | 本刊记者 王勇

  在无锡蓉湖大桥下,寻找“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并不太容易,无论是电话查询还是向老无锡人询问,都很难打听到这个连门牌号还没有申请下来的场馆具体位置。

  在无锡体育局副局长徐的安排下,我们驱车前往陈列馆。路边的锡航运河里,运煤、运沙的青绿色铁驳船不停驶过。“从我记事起,就是这个样子,铁驳船的样子从来没有变过,只是速度快了些,马力大了些。”徐说。

  “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三面环水,位于锡航运河和大运河交界的半岛上,是在一个旧工业仓库上改建而成的,总面积3800平方米,集中展示何振梁的生平及其收藏(“何老将珍藏的785件物品、资料捐献给了博物馆”),并配以奥林匹克知识介绍。门前近75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广场上树起大幅的广告牌和福娃像,极富无锡地方特色,动感而时尚。

  今年5月20日,“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在何振梁的家乡无锡市落成。何振梁夫妇、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帕与8位奥运冠军参加了开馆仪式。开馆前,在场所有人为四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开馆时,我们很低调,连鼓掌都不允许。”

  走进场馆,迎面是一块高7.8米、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大型浮雕。这是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上,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成功时的动人场面。浮雕中的内嵌电视屏幕,设计师巧妙地将其设计成圣火形状,配合主馆陈列,不断闪现着何振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半个世纪的珍贵资料。

  顺着展厅前行,首先看到的是何振梁幼年的介绍,灯光变换营造出石桥流水、微波荡漾的情景。“何老的故居就在运河边上,离此不远,本世纪初因扩建道路已经拆毁。小时候他常在运河中游泳,这也是我们在此选址建馆的原因之一。”

  1929年12月,何振梁出生于无锡城北郊吴桥脚下田屠里。1937年8月,日军轰炸无锡,8岁的何振梁随全家迁至上海,读完中学、大学,走上革命道路。“何老曾经说过,幼年对无锡有两方面的记忆,一是美好,一是恐惧。”那些触目惊心的情景,为何振梁日后执着追求祖国强大埋下了种子。

  徐告诉《中国企业家》,何老在无锡幼时本身记忆并不多,后来几乎没怎么回来过。“我们主动找到他,他也很低调,我们当时想保留他的故居,他觉得不合适,还是服从家乡的建设。后来市政府考虑,把申奥、迎奥结合起来,用他的经历作为一条线贯穿奥运和中国体育的发展,并且将运河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集米业文化、运河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生态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开放公园,正是这点打动了何老。”

  何振梁与奥运会结缘开始于1952年。在展厅中,记者看到了一张记录这段历史的珍贵照片——中国代表团在赫尔辛基奥运村举行了升旗仪式,年轻的何振梁也在其中,他侧着脸,并没有直视镜头,没有笑容,表情有些倔强。建国后,一些西方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后经我国坚决斗争,以及友好人士的努力,终于在该届奥运会开幕之日接到邀请。根据中央“要去”的批示和“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的指示,中国体育代表团日夜兼程赶到赫尔辛基,当时体育工作由青年团兼管,何振梁在代表团中任翻译。

  54年后,已是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的何振梁在赫尔辛基体育博物馆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照片前留影,这张照片也保留在陈列馆中。此时何老已是满头白发,笑容极为灿烂。对比起54年前,让人感叹不已。

  “何老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其中最多的是周总理,何老被称作‘奥林匹克先生’、‘体育外交家’,他一生都是努力以周总理为楷模。”1955年2月,何振梁调到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开始了毕生的体育生涯。展馆中展出了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会决议》的影印件,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宣誓就职的照片中,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中山装,鬓角已有白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此篇为精编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