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中小企业减税保证城乡居民就业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3: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刘涌

   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举行完成“三定”方案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本次会议预计将对上半年的就业、社保形势等情况进行说明。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信息,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7%。

   不过,由于二季度经济增幅为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亏损较大,给下一步的就业形势带来了隐忧。

   据新华社报道,7月10日,国务院邀请8位经济学家就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座谈,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好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有成效的。但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等方面完善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参加了此次国务院专家座谈会,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就业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蔡昉是国内首位从人口红利角度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专家,他在就业、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7月29日,蔡昉接受了本报专访。

   给企业让利、减税保就业增长

   《21世纪》:在经济增幅收窄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我国的就业形势?

   蔡昉: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并没有受到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一因素的太大冲击。

   按照原来的预计,从2007年以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本来今年的就业形势应该是更好的,主要是失业率会进一步下降。然而,随着PPI(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特别是生产下游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由于处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并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而提高产品价格,只能挤压原有的利润空间;而一旦企业无法继续生存,将导致数量庞大的企业倒闭。

   这些企业恰恰就是吸纳就业比较多的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的就业形势将比预想的状况要差一些。从现在的情形看,今年上半年的失业率已经从去年的4%变成了4.05%。而且未来的就业形势有可能会更加严峻一些,因为目前企业的生产成本仍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

   此外,这个失业率仅仅反映部分劳动者的情况,而受冲击更大的非正规劳动者和农民工失业的情况,通常反映不出来。

   而处于生产上游的大企业一般来讲并不会受到成本上升太大的冲击,反而有可能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受益者。此外,上游这些大企业本身也并不是吸纳和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

   《21世纪》:对于继续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增长,您有何政策上的建议?

   蔡昉:首先必须要讲的是,总体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是成功和有效的。但是,现在作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中小企业很多遇到了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而这些企业又不能通过涨价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

   我认为,解决目前中小企业的问题,主要要通过财政上的手段。具体地讲就是给企业让利、减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减税。只有让这些中小企业生存下去,才能充分保证城乡居民的就业。

   此外,外部需求已经开始下降,我国经济的增长应该由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转移到依靠内需来拉动增长。只有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才能保证其收入的稳步增长,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快速增长。所以,保就业就是保收入,保收入就是保内需,保内需也就是保证经济增长。

   《21世纪》:除了给企业减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否需要提高?

   蔡昉:我认为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因为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太低,使主要的税负负担由中低收入阶层承担。

   《21世纪》:目前就业形势相对良好,是不是我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结束?

   蔡昉:人口状况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会在某一个时刻骤变。但根据预测,到2013年,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开始提高。这个比例是指16岁以下和64岁以上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值,这个比值提高,表明劳动人口负担加重了。

   但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中国的劳动人口总量还是很大的。尽管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是与其它许多国家比起来,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而且这样一种状况还会维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通胀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21世纪》:您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判断?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

   蔡昉:看宏观经济形势要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总体的方向和趋势。从总体判断的话,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并不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严峻。我国今年经济的增长速度从去年11.9%回落到目前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也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所在。

   通货膨胀的水平虽然高出预计的水平,但其中不能忽略掉一些当初没有预料到的重大因素,比如今年的几场重大自然灾害,再比如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的飞涨。但我认为,总体上讲,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还是在控制之中。

   另外,对于宏观经济形势除了做总体判断之外,还要做结构性判断。总体上还是健康的,但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制定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从结构上讲,大宗产品,包括国际原油、粮食价格的上涨,就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价格,而这些价格的变动则会影响到PPI。PPI的上涨会挤压生产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的压力较大。但是,既然总体上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健康的,这也就说明通货膨胀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

   《21世纪》:抑制通胀下半年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是抑制通胀的同时,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如何掌握平衡?

   蔡昉:宏观经济政策从原来的“双防”调整为现在的“一保一控”,我认为是中央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认识更加清晰了。

   一方面说明,原来“双防”政策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再一方面说明,中央认识到了防止通胀和确保经济增长,确实是可以同时做到的。这个目标有利于我们抓住关键,找到控通胀和保增长之间的平衡。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