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修补失落的历史记忆是百年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00:06  中国经济时报

  ■毕舸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32年前的天灾,曾经让无数家庭瞬间家破人亡,时间长河没有阻隔亲人的追思,在这座城市,每天都有人来到这张摆在游泳馆门口的办公桌前,把一些人名写在纸上。两个月不到,名字超过了6万。经比对,有23882人从未出现在以往的档案里。几天后,这些被遗漏的名字将被补刻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中国青年报》7月30日)

   《在唐山寻找失落的名字》,这是媒体报道所取的标题,笔者以为,这其实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一场历史记忆修补工程,也是民间发挥“第三种力量”的时代体现。对于罹难者达数十万的唐山大地震,由于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政府应对的相对稚嫩,以及紧急处理过程中的疏漏,许许多多的罹难者就此长埋黑色的地下,在世的姓名、身份及其他社会属性“消失”于公共视野中。

   但对于每个罹难者的亲人来说,追寻断裂的血缘纽带却永不会放弃。那就是他们坚持的唯一,为此付出32年乃至更长的光阴也在所不惜。而对于经历了地震浩劫的唐山来说,瓦砾所堆砌的废墟也许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唐山人受伤心灵的重建工程却更加需要时间的冲刷,需要来自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下的社会系统性修复——寻找每个死难者、失踪者的下落,由专人负责登记遇难者家属的各种求助,将重新找回的名字整理归类,最终搭建起公共记忆与私人情感的沟通桥梁,给生命以最好的归宿。

   由此想到当下的四川汶川大地震,8万遇难者,暂时难以精确统计的失踪者,他们的生命在天地惊变中一去不复返,身躯化为血肉的碎片飘零在地平线以下,但留给亲人的长久伤痛,不仅在于人世天隔的精神冲击,更演变为无法寻觅亲人最后下落的持续隐痛。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政府重建即将启动,有些受灾地区将在旧址上重建,有些受灾地区则要整体搬迁,而无论如何,重建并不意味着取消罹难者与人世间的空间对话。政府需要将民间诉求与精神救援结合,以类似DNA检验、户籍人口资料与生还者登记对比、失踪者亲属信息提供后采取相应调查行动等手段,来维系脆弱的记忆残存。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由政府与民间共同主导的“寻找亲人”工程,必将比物质层面的建筑重建、经济恢复及秩序稳定更为繁杂艰苦,所要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唐山用了32年去寻找曾经“遗忘”的23882名罹难者,也许在未来的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与时间赛跑的记忆追寻都会如同一场马拉松接力,将情感的火种延续下去,将记忆的裂痕点滴修复。而作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切都才刚刚上路。

   也许,作为唐山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亲身经历者,每个死难者、失踪者的家属朋友,以及我们每一个共同关注的民众,都无法完全等来亲人或同胞的确切消息,无法找到他们飘落的世间栖居,可我们依然要满怀希望地一路前行,去尽全力寻觅他们,这是个体对真挚情感与内心指向的终极追求,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认同。

   也许,我们不必为寻找灾难中的死难者、失踪者而专门立法,强制政府或民众去做些什么。但是,正是在自觉寻找每个灾难死难者、失踪者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政治文明与人心所向趋同协调的精神内核,修补失落的历史记忆是百年工程,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推却的道德责任。

   有些记忆,永不会消失,有些坚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争取。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