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比“黄花”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07: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林鸣

  为了表达自怜,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句著名的诗句:“人比黄花瘦。”假如这位才女活在今世,只需逛一趟超市,进一次饭馆,恐怕就会把这句词改写为“货比黄花瘦”了。

  何以见得?受各种因素影响,“涨价风”如今越刮越猛。细心的顾客发现:超市内不少商品直观上好像没有上调价格,但它们的“身材”明显变“苗条”,分量也在悄悄“缩水”。比如杨小姐经常购买5.3元一袋的瓜子,可是最近买的一袋瓜子,拿在手里觉得轻了不少。经对比后发现,她原来购买的308克瓜子已经变成260克了。其实,与杨小姐有同样“发现”的顾客不在少数。任女士表示,平时喝的某品牌果汁原来是600毫升/瓶,现在售价虽然仍是3.2元,但已改成了500毫升装;原来每罐370克的一款八宝粥也减少了10克,但价格还是3.6元。很明显,商家很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偷偷在包装上下工夫,造成商品隐性涨价的事实。而且一些商家对此并不觉得亏心,他们声称:重量确实减少了,我们的产品包装上已清楚标注重量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商家都这么“爱面子”,有的干脆缺斤少两。日前,市民王先生花48元买了一袋标明15公斤的“澳特丝苗米”,回家一称,发现只有13公斤。王先生去找卖米的商家,他说这是厂家的问题,进的货本身就只有这么重,且整个市场进的米大都不足秤,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随后,王先生又询问了其他几个店铺,店家承认那些标重15公斤的袋装米确实不足量。这种标重与实际重量不符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有消费者气愤地说,假如我答应付48元,却只给商家45元,行不行?

  市场上某些食品虽说“日见憔悴”,可在饭馆里却是一幅“菜肥肉瘦”的景象。“看样菜的时候,肉、菜都挺多,菜品上来后,约10寸的西式方瓷盘的一端被摆放了一朵雕花与绿菜叶,另一端只有少量的菜品,实品与展示的样品肉菜满盘的情景相去甚远。”在渔公渔婆亚运村店用完餐后的刘女士对自己的用餐经历发出感慨。眼下,一种用装饰品占满餐盘位置的西餐装盘方法,正在中高档餐馆中悄然流行,有的餐饮企业还聘请了专门的摆盘设计师对菜品的摆放进行设计,以在菜品旁摆放萝卜雕饰、鲜花等的做法比较多见, 这也是餐饮企业规避涨价的又一“新”招。部分餐饮老板毫无遮掩的缩水行为,多少让顾客觉得寒心。对此,中国烹饪协会专家表示,原本西式分餐制和装盘艺术都是值得中餐业学习和借鉴的,可是对于个别企业“歪用”西餐摆盘技巧,中国烹饪协会希望企业既要吸取国外好的经验,也要注意到国内的饮食文化与之不同的地方。专家建议商家在积极推进西餐的分餐和摆盘时,还要规范销售行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好不要“瘦”得太难看。

  诚然,涨价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沉重的压力,消费者不容易,商家也不容易。事实上,对于某些商品的适度涨价,消费者多少都能谅解。但大伙儿不能原谅的是,商家故意愚弄消费者,大玩母鸡变鸭的“聪明”把戏。尤其是一些“聪明”商家认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高于重量,通过减量可以弱化涨价。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尽管他们花了不少力气,又是改造生产线,又是修正包装和广告语,但只需一位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拿眼一望,货架上那些个苗条清秀、亭亭玉立的商品就得露了馅儿。《中国质量报》

林 鸣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