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上半年贸易顺差的减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03:20 第一财经日报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纺织、鞋帽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削弱,正伴随着钢铁、汽车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制造业和外贸格局的积极变化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出现爆发式增长以后,促进贸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幅11.6%,6月当月顺差更是同比下降20.7%。这次顺差减少,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起了一定作用,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更是功不可没。 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于是要求防止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减少的呼声,甚至要求改变对外经济政策方向和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那么,贸易顺差的减少是中国经济所需要的呢,还是在危害中国经济?顺差减少会不会引起GDP增长率急剧下降?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贸易顺差的变化?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讨论经济政策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看贸易顺差本身到底是在如何变化的? 顺差增长体现了国内产业发展和贸易结构的变动 由于贸易顺差的增长伴随着这几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因此很容易认为贸易顺差中可能含有大量热钱。但从月度顺差看,2005年以来的顺差增长趋势实际上从2004年就开始了,2005年的汇改不是加速,反而是减缓了2004年以来的顺差快速增长势头。贸易顺差增长与中间投入品的增长基本吻合,顺差中的虚假成分较少,贸易顺差基本上是真实的。顺差的快速增长是中国近几年来产业发展和贸易结构急剧变化的体现。 2003年,中国贸易顺差最大的五类产品分别是非针织服装类、针织服装类、玩具及运动用品类、鞋类以及家具灯具类产品,均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五类产品的贸易顺差为821亿美元,为当年全部产品贸易顺差的3.2倍。到2007年,上述五类产品虽然仍然有大量顺差,但是占全部产品顺差总额的比例下降到了73%,而且只有三类产品排在顺差最大的前五名了。 贸易结构变化最大的当属钢铁、电机电气类和汽车类产品。其中钢铁是2003年中国贸易逆差最大的产品,但却是2007年顺差最大的第九类产品;电机电气类是2003年逆差最大的第三类产品,但却是2007年顺差最大的第六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是2003年逆差最大的第十二类产品,但却是2007年顺差最大的第十三类产品。 上述变化正是近几年来国内资本密集型行业快速发展的结果。在2003年,资本密集型产品高达19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2004年以来,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远远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每年吸纳的就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2倍还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增长更是远远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可见,近几年来,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正在快速地流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其结果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累积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比较优势。资本密集产品每年的顺差增长额都要远高于劳动密集产品。到2007年,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顺差达1937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贸易顺差的贡献。过去中国仅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格局,就在近几年之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密集型行业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的比较优势行业。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