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下钱庄三大资金窟窿引发中盛10亿元大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王伟致命的地下钱庄:中盛粮油崩溃全景

  “王伟实际控制的企业加速扩张,使得其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一个接一个的资金窟窿,令他最后选择了卖油逃生。”

  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中盛粮油”)涉嫌盗卖代客存储的棕榈油事发,距今已有一个多月。事实真相仍藏在层层迷雾之后。

  “这些企业或资产的逐一积累,与王伟近年的加速扩张有直接联系,也正是这种扩张,使王伟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一个接一个的资金窟窿令他不得不选择了卖油逃生。”王伟在宁波实际控制的一家企业的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期前往宁波等地,独家采访了王伟实际控制企业的员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士,对隐藏在这个案子背后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出事缘由:地下钱庄链条断裂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此次涉及到包括王伟在内的多名被告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样一群“少年得志”的年轻人,何以铤而走险,这背后是否有某种迫不得已的缘由?他们这种操纵骗取上十亿元资金的链条又是怎样构成的?

  探究王伟的盗卖动机,首先得从王伟的业务架构与盈利模式谈起。

  记者调查得知,王伟盈利模式的核心是以中盛粮油为平台的非法融资、放贷链条。在这个链条上,涉及到王伟实际控制的多家企业,它们分别位于宁波、天津、杭州、上海等地。其中,宁波的企业扮演的是“资金结算中心”的角色,天津的中盛粮油扮演的是“现货存储转卖”的角色,杭州则是王伟经营“地下钱庄”的主要地点,上海是王伟拓展房产租赁、融资担保等业务的目标地。

  该人士透露,王伟最初靠房产业务发家,然后转入进出口贸易业务,而该业务并不是王伟的真正兴趣和长项,王伟看中的是依托于信用证业务的进出口贸易可以提供一个巨额融资通道,经营“地下钱庄”收取高额利息才是一个快速扩张途径。

  而此前业界关于王伟炒期货和经营房地产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猜测,可能性则很小。因为王伟本人对期货并不精通,也不愿意参与,他很清楚香港中盛粮油参与期货业务的失败教训。而房地产业务除了在上海买了两处商业房产外,并没有涉足房产开发等业务。

  “在2007年王伟接手中盛粮油之前,他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中盛粮油的低价转让以及可以带来的仓储融资业务,对他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他也因此背上了数亿元的债务负担。”该人士说。

  该人士透露,王伟去年接手中盛粮油时,评估中盛粮油实际价值6亿~7亿元人民币,当时转让方给出的价码是几千万元现金和承担中盛粮油3亿元的债务,因此王伟的实际成本是3亿多元(其中债务可以延期支付),“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就在同一时期,王伟还以低价买入了位于上海的两处商业房产,付出了大约1.6亿元,这两处房产主要用于租赁和融资担保。

  “去年的大笔收购给王伟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扩张,也增大了财务压力,王伟用于收购的部分资金可能来自于‘地下钱庄’的高息借款。此时王伟必须盘活资产,增大现金流,才能维持运转。而单靠正规的进出口贸易业务,显然是不能解决这个财务窟窿的,唯有高息放贷打‘时间差’才是快速赚钱的办法。”该人士说。

  据了解,杭州等地的民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今年借贷年利率有的高达100%以上。而一笔进出口贸易的信用证业务,可以带来上千万美元的为期两个月的现金流。

  但让王伟没有料到的是,他的“地下钱庄”也遇到了麻烦。该人士说:“王伟有一笔3000万元的放贷没能按时收回,今年正在打官司。而这种放贷纠纷不止这一家。”

  “于是,当王伟在出现了第一个资金窟窿后,寄予希望的放高利贷也没能解决问题,相反还为此出现了第二个窟窿。”该人士说。

  该人士还认为,王伟还有第三个资金窟窿,来自于“预售”棕榈油遭遇的价差损失。这种“预售”模式是“高价国内卖油,低价国外买回”。但事实上,从今年2月开始,国际国内棕榈油经历了一波连续飙升行情,王伟提前卖出的棕榈油已经无法再低价进口买回。而在多方资金链条吃紧的情况下,尽管3月份棕榈油价格有所回调,但他已经来不及操作,其蓄意盗卖圈钱行为在今年年初就开始逐步进行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中盛粮油案:左手倒右手的交易

    几无业务发生 大商所取消中盛粮油交割库资格

    盗卖10亿元代储油续:天津中盛粮油资产被查封

    几无业务发生 大商所取消中盛粮油交割库资格

    天津中盛粮油被提起诉讼保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