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州信贷资金僵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 0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伊琳

   连续数天晚间一阵暴雨,温州虽缓解了一天的高温累积,但燥热未消。

   温州为中国民营经济典型样本,这里积聚了30多万家的中小企业,过去创造了一个世人瞩目的“温州经济”模式。

   不过,在信贷紧缩和外部需求趋紧压力下,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边是银行存款激增,一边是民间类金融机构借贷汹涌,高利贷泛滥。地域内资金雄厚但企业却融资艰难,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一些中小企业正陷入迷惘:能挺住吗?

   “华衫”断血

   7月8日中午,似火的骄阳烤炙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车过温州大道,潘海静指着沿路林立的厂房说:“你看看这一排,都空着的。”

   潘海静在附近经营网吧,他说,由于一些企业倒闭或者停产,网吧客流量明显减少,网点也收缩了。

   在温州大道和新安江路的交界处,“华衫服饰”几个大字高高耸立的空置厂房。厂房大门两只石狮子隐现当日的辉煌,而温州市龙湾区法院的封条痕迹则提醒,此处已人去楼空。

   相隔不到十米的钱江路上,班龙服饰也步其后尘。温州一名法院人士介绍,这两家其实是兄弟系企业,在乐清市磐石镇另有家企业,名称是宁奴服饰有限公司,兄弟俩叫吴理武和吴理勇。目前,吴氏全家已经“销声匿迹”。

   1996年,吴氏兄弟成立了温州宁奴服饰有限公司。十年打拼,吴氏兄弟分别在磐石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了班龙服饰和华衫服饰,拥有了三家颇具规模的服装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杜克普和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设备300余台套,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法国力克CAD电脑服装设计系统,年加工能力60万件。

   辉煌在2008年来临之前戛然而止。

   “扩张太快又逢银根紧缩,资金链断了。”一名平常与两兄弟交往甚密的郑姓企业主说。

   去年,吴氏兄弟6000多万元收购了华衫服饰。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出口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人民币又连续升值,银根紧缩,各种因素叠加,吴氏兄弟陷入资金链危机。

   其实融资困局并非一下子凸显,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下,加工订单本已显困顿。“他们觉得挺一下,或许就过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吴理勇、吴理武收购了华衫服饰后,就马上拿出去抵押,欲投他业。

   不过,另谋他业欲求发展的吴氏兄弟没有等来银行资金。

   2007年底,信贷紧缩进一步加剧,由于通货膨胀率飙升和投资居高不下,监管机构疏导金牌严控信贷规模增长。

   廉价易得的银行贷款暂时中止了,吴氏兄弟无奈找到了温州一家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根据上述人士透露,多了这样一个环节,比直接从银行融资的成本起码高了50%以上。

   环境的突变,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官方的数据显示,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温州5000多家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出口增幅从去年上半年的30%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19.4%,居浙江省第九位。

   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亏损企业增多。一季度利润总额仅增长8.6%,同比回落近20个百分点,而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达到48.2%),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多了157家。

   至华衫倒闭,也没有人知道企业运作资金缺口有多大,而在法院的原告名单上,涉及银行、酒店以及多家加工企业。根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温州市龙湾区法院的部分公告,华衫服饰仅于中国工商银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的贷款就达到了1800万元。

   “华衫的厂房目前就值1亿左右。”附近一名企业主介绍。

   民间惜贷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华衫只是温州猝亡企业的一个缩影。

   温州市经贸委通过对当地26个工业强镇2347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1486家处于停工或半停工,占6.3%,其中少数工业强镇停工或半停工企业占10%左右,大多数在5%以下。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温州共计3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能有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如温州鞋企已由2003年的5000家,降至今年的2600家。

   停工或者倒闭的原因不一。

   由于土地和人工等成本持续上升,温州一些鞋企转移到四川、福建甚至东南亚和俄罗斯;另外一些鞋企则抽身转战到房地产、矿业或股市;资本力量较弱的一些中小企业干脆选择停工。

   “资金!还是资金!!”一名企业主向记者激动地比画着,他说他们集体患上了“资金抑郁症”,“高利贷不借马上死,借了还可以慢慢亡”。

   这些中小企业主,信奉“现金为王”,主业停工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准备短线投机。在温州托运行业出现了苗头,一些企业主利用行业优势将资金投入放贷,担起了资金掮客角色。

   温州银行的人士透露,这些企业因为急于融资而被搅进民间高利贷,以致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据他们测算,那个时段包括“华衫系”倒闭的6家企业,民间借贷金额就高达4亿多元,其中民间借贷利率高的可能超过月息三分。

   然而,目前温州民间的信贷状况可能更为严重。“民间借贷也讲究门道,现在连三分利息也难找资金了。”辗转在上海与温州做低压电器销售的柳市商人黄信济透露。

   民间资金到底去了哪里?

   “温州存量资本与传统企业投资似乎趋于分离”,一名从事投资的陈先生透露,他所在的公司,拥有10来亿元的资金,七成投资于房产开发,回收资本马上会介入到矿业开采或者化工投资,而不会再投资于出口型劳动密集企业。

   “双面”数据

   温州的资本容量到底有多大?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两年前对此做了详细测算,认为温州民间资金可达3000亿。

   “经过数年累积,目前肯定超出了这个数据。”当地监管部门一名高层透露。

   不仅民间借贷容量巨大,银行资金也开始回流。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61.96亿元,比年初增加308.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4.5亿元,创存款增量历史新高。

   然而,一些知情人士却认为,银行存款增量中包含了泡沫成分,其主要由两个因素产生。

   温州当地政府为鼓励正规金融系统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比如设立“年终奖”,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达到政府既定额度的银行,政府给予百万元的奖金。

   初衷美好,然而银行在经营压力下,虚增贷款业务之风盛行,已成公开秘密。

   深圳发展银行温州分行的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银行为了完成信贷额度,先与贷款者协商虚增贷款。比如,ABC三人,银行人士事先与C协商好,由A从银行贷款100万,然后由B转存到银行,存单提供给C做抵押,获得贷款95%的资金。

   温州一些银行对此屡试不爽,曾经一家银行网点一天就放出贷款3000多万。

   这种融资方式彰显企业融资环境的恶劣。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主无奈地叹息,这样操作,贷款100万,却要承担195万贷款利率。不过资金成本虽高,相对民间高利贷还是划算了许多。

   二元金融缺陷

   华衫样本经营规模在温州并不算小,价值亿元的厂房抵押还能通过担保公司获得贷款,小企业要从正规金融机构获贷,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

   人行报告指出,在民营经济发达的乐清、瑞安两地,贷款出现明显回落。3月末贷款余额比年初仅增加10.88亿元和17.04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5.4亿元和11.65亿元,增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正规金融系统资金的难以获得,推动民间借贷利率高企,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今年1月对400多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监测对象的监测显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后,2007年12月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月利率达到11.096‰。

   这已接近自有民间借贷利率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位。2005年1月,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曾达12.112‰。

   此后,官方再无数据公布。

   “实际上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已远远高过11.096‰了。”记者在温州的采访中,接触到的企业界人士与银行界人士均表示。

   周德文表示,目前温州民间金融借贷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民间贷款利率最低也高于银行利率4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10倍。

   原本,温州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式的互补效应。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下简称温州人行)一份报告显示,虽然全国均存在二元金融,但温州经济的特色初始由民间金融哺育而来,具有典型性。早在三年前,温州人行对此做过一次调研,在全国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占比为5:95,温州则达到了20:80。

   如今,中小企业的两路资金来源出现了背离,企业风险开始累积。

   官方数据显示,温州银行业目前贷款不良率为0.85%。而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提供的数据却高达5%。官方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周德文说,数据统计并非纯粹来自银行,但也来自官方各大机构。

   寻找资金源

   企业资金渴求欲望高涨。

   上市直接融资成为风潮,温州原本是企业上市的“荒漠”,大多数企业不愿上市融资。

   温州上市办公布了两批次拟上市企业名单共有44家。第一批18家,第二批26家(名单如表)。在第一批拟上市企业中,计划2008至2009年上市的企业有1家,计划2009年上市的企业有6家,计划2009年至2010年上市的企业有2家,计划2010年上市的企业2家。第二批拟上市企业中,计划于2009年上市的企业有4家,计划于2010年上市的企业有17家,计划于2011年上市的企业有5家。

   拟批量上市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

   两年前,温州仅有一家上市企业即国有性质的浙江东日。当地政府为鼓励企业上市,还在2006年出台了《温州市培育企业上市和扶持上市公司发展实施意见》,今年再次出台《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见》新政策,为拟上市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在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相关优惠政策。目前温州市已上市企业有5家,分别是浙江东日公司、瑞立集团、华峰氨纶华仪电气报喜鸟服饰。

   除了上市直接融资外,发债的融资欲望也日渐高涨。

   “温州已经具备了发行中小企业债券的条件。”

   周德文介绍,温州经近30年的市场经济洗礼,作为全国金融生态一级城市,就以民间资金总量已超3000亿元计,在温州开设地方债券市场,只要从中分流出5%的资金,就有150亿元,“这个份额足以缓解大批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