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应对热钱 需要提高免疫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00:54 金融时报

  记者 谷秀军

  上周最“炙手可热”的话题,“热钱”应该榜上有名。

  7月2日午夜国家外汇局、商务部、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颁布实施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以及外汇局就此发布的两个通知见报后,立即被解读为国家有关部门阻击“热钱”的一次果断出手。这使“热钱”一词更受关注。

  200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而到今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攀升到1.68万亿美元,一季度增加了1500亿美元。虽然贸易顺差的增大是导致近年来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在一季度外汇储备高增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却总体保持低位。两者之间的反差,必然引起业界的关注。因此,新增外汇储备中是否有“热钱”、有多少“热钱”,就成为分析人士和媒体频频提及的一个话题。

  这缘于人们对“热钱”的警惕。人们依然记忆犹新的是10年前,“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兴风作浪以及他手中的筹码——“热钱”。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着一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能感觉到的“巨手”。这只可怕的巨手,就是经济学家称之为“热钱”的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热钱”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进行短期投机获利。

  这些国际“热钱”伺机而动,时时准备在目标国大捞一把。而目标国往往是正处在经济增长过热、短期利率预期走高或相对高点、短期本币升值预期增加、以及开放的金融体系和较弱的金融监管能力时期或阶段。

  当前,美元持续贬值,石油、粮食等基础物资价格持续上涨,这无疑增大了国际“热钱”的投机冲动,中国当然也是其目标之一。而中美目前的利差、人民币升值因素,以及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利润诱惑,吸引着海外“热钱”设法进入中国。

  “热钱”是怎样进入中国的?新华社日前发表文章分析认为,“热钱”突破资本管制进入中国的方式,林林总总有如过江之鲫,且花样不断翻新。由于我国当前资本项目管制较严,“热钱”的进出成本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高。这样一来,与外贸企业相勾连,利用虚假贸易就成为目前“热钱”进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境内外贸企业既有通过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又有通过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等方式将资金截留到国内,还有通过编制假合同来虚报贸易出口。此外,一些“热钱”还以外商直接投资名义流入或通过地下钱庄进入国内。

  “热钱”的流入,不仅会乘机在房地产、债券、股票等市场寻找套利机会,同时,加大了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更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对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抵御“热钱”冲击的关键在于修炼好“内功”,提高自身免疫力。业内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一方面是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因为,实践证明,每次发生金融危机,受危机冲击最小的国家往往是对资本流动监管严格且有效的国家。而过早、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容易导致监管能力与金融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极易带来较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多部门协同作战,使贸易政策、投融资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财税政策等形成强大的合力。

  “就目前来看,到底怎样界定‘热钱’,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如何测算‘热钱’的数量,事实上也没有科学而系统的方法。”一位在金融业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扎好自己的篱笆。

  构筑更为牢靠的金融防护体系,将成为所有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新兴经济体的一项长期使命,中国亦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