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那些地产预言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 03:15 第一财经日报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业有太多“立场”,各种不同的立场左右了各自的“判断”

  张艳红

  又是一场关于房价的“口水战”,只是这一次,事情闹得更大一点,演变为一场“赌博”。

  7月1日,北大教授徐滇庆为一年前的一个关于深圳房价走势的“赌博”埋了单,向《南方都市报》发去道歉信准备刊登。不过,他与深圳地产研究人士“牛刀”的对赌,并没能因此画上句号,毕竟,离7月11日——一年前约定的时间,还差一个星期。

  输赢尚无定论。但徐教授与“牛刀”之间持续一年的对赌,又一次加深了人们的质疑:中国的房地产研究,到底是不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提前的“道歉信”

  去年7月11日,北大教授徐滇庆在深圳围绕“中国股市和深圳房地产市场向何处去”发表演讲,表示深圳房价上涨理由充分,并且房价上涨利大于弊。

  之后的7月19日,深圳地产研究人士“牛刀”在博客中,对徐教授的观点进行尖锐批判,称“相信于徐滇庆之后,再也不会有比他更荒唐的经济学家,对深圳乃至中国的房地产说出这么一堆无用的废话”。

  争端由此引发。7月30日,徐教授为自己的观点抛出赌注,称如果2008年7月11日的房价比2007年7月11日低哪怕1分钱,自己将在媒体上刊登整版广告,向深圳人民道歉。

  虽然徐教授的预测之后,深圳房价在去年7、8两月继续呈现暴涨趋势,但从去年10月开始的走势,已经明显背离徐教授的判断。深圳国土房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11日,深圳一手住房成交均价为15745元/平方米。但随着今年以来连续几个月的大幅度下跌,深圳国土部门录得的成交均价已经较一年前下降不少,5月,深圳一手住房均价为11014元/平方米。  离约定的日期还有一个多星期时间,徐教授提前进行了道歉。于7月1日向《南方都市报》发了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道歉信”,在信中,他指出自己的几点错误:“我说这句话错就错在简单地预测房价,很容易被人搞成娱乐性的新闻,助长浮躁的学风,有可能转移视线,忽略了房地产市场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我说的话还错在没有估计到在美国次级债的影响下会产生如此严重的信心危机。”

  对于徐滇庆的道歉,事件的另一主角“牛刀”却有自己另外的不满。他在自己的博客中直接发表了不满:“徐教授的道歉深圳市民不会满意。”

  牛刀,任职过报纸版面主编,《深圳晚报》副总经理,《深圳特区报》地产主编,分众传媒副总经理,TIPTOP传媒CEO。后自创牛刀工作室,投身地产策划、网络营销。

  对于徐教授信中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剖析,“牛刀”认为其是在进行“解释”,而非“道歉”。

  徐教授错在哪?

  就打赌本身而言,徐滇庆教授的确没有必要提前“道歉”,毕竟,只有到了7月11日,这一场赌局才有胜负,而且,他不一定会“输”。因为双方对赌的只是1天的价格,当受到成交量以及成交产品类型的左右后,1天的房价有很多种可能性存在。

  深圳房地产交易网站最新的数据显示,7月1日,一手住房成交均价就为14634元/平方米,较5月份均价高出许多。如果7月11日高端楼盘成交量多过低端楼盘,那么徐教授获胜的几率其实并不低。

  不过,徐教授还是提前付诸行动进行了“道歉”,当然,他的“道歉”与其说是“认输”,更像是针对自己的错误——一个草率的判断,以及一个近乎儿戏的打赌——进行反思。在他的公开信中,他便强调了“无论深圳的房价涨不涨都理应由我来道歉”。

  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高海燕对《第一财经日报》评论说,徐滇庆犯的是一个很多专家都容易犯的错误,即说了一句“长远正确,但当前错误的话”。“从长远来看,徐可能是进行了一个正确的趋势判断,但是偏差发生在他的‘时间节点’判断上。”

  事实上,围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价,在判断中出现过偏差的专家,徐滇庆并不是头一个;针对“房价”预测所引发的争论,本次也并非头一遭。但最终颇有经验的经济学家们往往都栽倒在“房价”判断之上。

  对此,高海燕分析,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是一个微观经济学领域,而且个中包含诸多社会因素。用宏观经济的理论,来分析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区域房地产市场,往往会出现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学专家比较少了解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更不了解每个城市房地产市场中的社会因素,其作出判断时本身就已经“材料”不充足。

  警惕成为言论的“输家”

  在徐教授与“牛刀”的赌博中,还没有输家;但是,任何轻信了“预言”而追高的购房者,都成为了真正的输家。

  截至今年5月,深圳房价已经较最高时的17000元/平方米,下跌到11000元/平方米左右,累计下跌幅度超过30%。数据显示,去年深圳房价最高时期的第三、第四季度,全市一手住房共成交了近160万平方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160万平方米的购房者,都成为了“房价还会上涨”这一失误判断的埋单者。

  当然,在中国的房地产领域,为“失误预言”埋单者,绝不仅仅是深圳人。早在2005年,就已经有专家作“房价必将下跌的判断”,耽误了很多人的购房计划。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近似娱乐的行业,人们对专家、开发商、业内人士“脱口而出”的观点已经司空见惯。甚至,不同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相互“打架”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而诸如“给富人盖房论”、“地荒论”、“拐点论”、“百日论”等稀奇古怪的论调,也不断扰乱着人们的神经。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业有太多“立场”,各种不同的立场左右了各自的“判断”,例如开发商当中,就有很多流行的“论调”,都是为了传达“维护自己利益”的信息。

  高海燕也指出,购房者对于专家的预测,不能过于依赖,只可作为参考。而对一些 “纯立场型的言论”,甚至不可作为参考,更不能依赖。

  但可悲的是,购房者可以不再相信“观点”,但是在数据、研究、观点等都充满水分的现实中,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可能沦为一个缺乏严谨的“乱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