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管理创新:“汾老大”重掌主动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23:4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彧 曹英

   “这一路其实并不顺利。”说起管理上的创新、体制机制上的改革,郭双威感触颇深。

   2002年,郭双威上任汾酒集团董事长后,面临的问题不少。汾酒集团这个从1988年到1993年连续六年的全国白酒行业老大,在面临中国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时候,由于受观念、机制羁绊,没有把握好机遇,没有发挥好优势,同时由于战略、策略失当,很长一段时期徘徊不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进就意味着落后,甚至消亡。

   1998年的山西假酒事件更使汾酒集团遭受池鱼之殃,在白酒行业内从老大的位置滑落到第八位,“山雨欲来风满楼”。郭双威可以说受命于危难之际,一道道难题考验着他,竞争对手的快速发展也使这个30多年的“老汾酒”危机感陡增。

   虽然汾酒1994年就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但“产权不清晰”仍然困扰着他们。在国有资产要通过产权多元化来实现保值增值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理顺集团公司与股份制公司在管理上的诸多关系,提高企业效率。

   郭双威率汾酒管理层,结合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把关系企业命脉的营销资源、财务资源、物流资源、科技质量资源等主要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统一控制,形成“核心资源集中控制”的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营销、财务、物流、科技质量四大体系,形成管人、管事、管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推动了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

   体制机制上的改革立竿见影,汾酒集团的综合效益排名由2001年业内第八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五位,2004年利税排第四、收入排第五,2005年进一步巩固了五强地位。2004年,总结四大体系建立的《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还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经过几年的运作实践,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充实和提升,目前,四大体系通过明确管理目标,理顺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控制力与执行力,已经成为汾酒集团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和坚实平台。

   与此同时,在管理上的一系列创新,比如绩效工资改革、“三项制度”改革、人力资源改革,以及能源市场化创新、维修资源整合创新、医疗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等,也给企业注入了活力。

   汾酒人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形势下,“汾酒集团的创新既不能停,更不能慢,要深化再深化,创新再创新,放弃了创新就意味着放弃了发展。”

   2004年的“深化创新年”可谓给汾酒集团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更是硬道理。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必然途径”成为汾酒人自上而下的共识。

   “我们不但要做优、做强、做大,还要做久。”当年主持创新工作的阚秉华这样说,创新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关键,要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眼光看问题,用创新的手段处理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最终通过创新促进发展。

   2006年的产权制度改革为汾酒集团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主业改制以产权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推进产权股权多元化,推进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产权股权多元化。股份公司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10股支付3.3股的对价,原法人股东从而获得上市流通权。股改完成后,集团公司持有股份占总股本比例由75.82%变更为69.97%,实现了股份公司全体股东价值取得的一致性,为企业持续协调发展奠定了产权基础。“汾酒集团最终要达到整体上市。”郭双威说。

   在理顺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汾酒集团还加快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步伐。对分离改制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使其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内抓管理、外拓市场、转换机制、科学发展。”这是近两年汾酒集团提出的口号。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树立大市场、大营销理念,他们把目标瞄准白酒行业前“三强”。

   汾酒正快步行进在重登“汾老大”的路上。过去的辉煌源自创新,今天要重铸辉煌更离不开创新,这也许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汾酒人相信,只要秉持“汾酒精神”,就会赢得主动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