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加息条件已基本具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2:34 扬子晚报

  面对6月份可能走高的CPI,央行的选择自然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针对货币型通胀,央行往往会采取诸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窗口指导等数量型工具,抑制货币投放的过快增长。而对于成本型通胀,基本上集中于加息及本币升值。加息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通胀的政策首选。

  究竟央行该如何选择呢?首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方面:一、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已接近理论上限。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贷存比为75%,假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0%,仅5%的备付水平已经略显捉襟见肘;二、反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年内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约2.3万亿元,但前5月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4.17万亿元;三、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令中小银行不堪重负。其次,未来通胀压力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再次,外汇储备继4月份创下750亿美元的单月增幅后,5月份回落至403亿美元,暗示热钱流入有放缓迹象。而热钱流入趋缓,除了加强监管的因素外,更多的是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担忧。

  由此可见,加息似乎已成为央行无奈之举。可为何又迟迟不见动静呢?央行的担忧无非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加息可能无效。6月2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维持2%的市场基准利率不变,市场加息预期落空。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前,加息可能会导致热钱的加速流入;其二是对经济增长不利。过高的利息支出负担,会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经济增长有可能会放缓。

  事实上,加息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首先,美国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加息,只不过在经济增长与反通胀之间,暂时优先选择了经济增长。其次,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均已不同幅度加息应对通胀。再次,在货币紧缩背景下,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此外,长期的负利率水平,无疑会加剧通胀预期,刺激居民消费及企业投资,并不利于缓解通胀压力。据中证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