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工行抗震救灾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1:35 金融时报

  记者 刘敏

  “这次工行人在大灾难面前体现的精神,让我们赶超世界名牌银行的信心更强,实现我们战略目标的脚步更坚定。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杨凯生行长坚定地说。

  “地震中的名牌银行”,面对受灾群众的称赞,工行人当之无愧。

  中国共产党成立87年的生日,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工行总部会议大厅,一堂特殊的党课正在进行——

  “在地震灾难面前,四川24000名工行员工挺起脊梁,坚守岗位,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来自抗震救灾前线工行四川分行的陈焕祥正在主席台上作报告。此前几分钟,他被工行党委记一等功予以嘉奖。

  7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抗震救灾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工行有23名员工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贡献突出被记功嘉奖,有57个抗震救灾先进集体、165名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得到了表彰。

  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建清在会上号召全体工行人认真学习和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进工行的改革发展。

  “多难兴邦。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经过这场灾难的磨砺,中华民族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灾难考验的中国工商银行,也必将更加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和困难,必将更加团结、更加坚定地朝着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迈进。”姜建清说。

  党旗下凝聚人心,堡垒中凝聚力量。今天,来自抗震救灾一线工行人的报告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5·12”地震发生后,巨大的灾难发出了特殊的命令。在党旗的召唤下,工行四川分行吹响了抗震救灾的集结号。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大灾难突降的第一时间,工行四川省分行党委街头会议召开,在街边牵出一根电话线,座椅架上电话,临时指挥所就此成立。通过这条电话线,党委的抗震救灾三条指令传到四川工行每名员工耳中。安全撤离后的第一时间,省分行党委让工作组带着员工名册到各行逐一核对,要求各行尽一切努力首先确保人员平安。分行各级领导说出的第一句话都是:“迅速疏散人员、确保生命安全”。

  5月13日凌晨,一夜未曾合眼的省分行领导紧急分赴各重灾区。在交通阻断的情况下,工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焕祥在第一时间冒着强余震和大雨步行2个小时赶到都江堰损毁网点,安慰员工,鼓励大家从灾难中振作起来。

  5月15日,工行四川省分行党委选派51名同志组建了19个工作组,赶赴全辖19个二级分行,在一周之内,足迹踏遍每一个受灾网点,与灾区员工一起风餐露宿,一起扛物资,一起搭帐篷,一起建板房,用真情和爱心搭建起一座震不垮的桥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山崩地裂,更显党员本色。绵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汀3名亲人遇难、父母兄弟无家可归,他却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带领全行员工抢险救灾,在堰塞湖险情的20多天里,始终与员工战斗在一线。

  德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罗毅在第一时间组织员工抢险救灾,震后3个小时就带着救援物资赶往重灾区绵竹。

  双流支行员工徐九利,地震时坚守岗位将钱箱上好锁,不顾阵阵余震袭来,寸步不离地守护装着119万元现金的钱箱。

  在鲜红的党旗召唤下,工行四川省分行全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省分行党委的号召下,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过得硬,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心骨”。

  先进事迹报告会“一堂特殊的党课”

  “这是一堂特殊的党课。”报告会上一个个抗震功臣声情并茂的讲述,引来老党员、工行行长杨凯生的此番感言。

  “54个小时:废墟上的坚守——在绵竹汉旺支行行长吕仕洲的报告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名共产党员在废墟中坚守54个小时的顽强身影——他一会儿组织疏散客户和援救同事;一会儿身先士卒,与两名同事冲进营业部抢救出6个库款箱计160多万元现金、部分重要凭证、客户的5个存折和一张银行卡;一会儿指挥组织抢救被埋儿童、转移受伤人员,汉旺镇中心幼儿园有十六七个孩子被他抱出废墟获得营救……

  “灾难让我成长”——在都江堰支行柜员冉志翔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位23岁的80后年轻人的青春风采:在都江堰市中医院垮塌现场第一救援时间,他用力拽紧救命水龙带,让危楼上的一个个生命安全滑落地面,接力传递从危楼中滑出的挎包中的一个一个新生婴儿……

  6月22日,冉志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火线入党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革命自有后来人”,冉志翔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工行新生代的成长,看到了一个国家未来的青春力量。

  “活跃在废墟中的那些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关爱每一个生命的人道精神,就是抗震救灾精神,就是我们工行人的脊梁。”杨凯生这样评价。

  “地震中的名牌银行”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金融稳,则人心稳。巨灾考验着国人的意志和力量,也考验着银行的应急能力。

  作为四川大地震后率先恢复营业的灾区银行,工行的先锋带头作用无疑对稳定灾区金融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震发生后,工行四川省分行面对重大灾情,沉着应对,努力搭建灾后金融服务生命线,灾后第二天,该行四川省分行648个营业网点中就有583个恢复对外营业,占比达到90%,到5月24日所有灾区网点全部恢复对外营业;5月14日,该行“帐篷银行”投入使用;27日,“板房银行”对外营业;6月2日,全功能自助银行建成投产,均创造了同业“第一”。在四川德阳,该行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个新建网点的选址、装修及搬迁,创造了银行网点建设的奇迹。

  在陕西,5月13日,汉中宁强县支行采取流动营业的做法,营业柜员在院内守候,需要处理业务时回到大楼内办理,成为地震灾难发生后宁强县第一家对外营业的金融机构。5月15日,该行又从营业大厅中搬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搭建起了临时抗灾帐篷,成为陕西灾区第一个“帐篷银行”。

  在甘肃,为了尽快恢复对外营业,甘肃分行从兰州迅速调集一台ATM机和一座简易活动营业用房运往受灾最重的文县碧口支行。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于5月19日上午9点30分,在依然很危险的支行院内简易房中恢复了对外营业,成为震后碧口镇第一家对外营业的金融机构。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工行38万员工与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一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针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工行及时制定灾后个人金融服务指引,全力做好地震灾区特殊情况下的支付结算服务和信用卡服务,及时满足了灾区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要,及时研究调整特殊时期的相关信贷政策,积极支持抗震救灾的各项紧急资金需求,统筹做好灾后重建的信贷计划安排。目前,工行已发放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贷款80.6亿元,并与成都市政府签署了灾后重建项目融资合作协议。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除了表现在企业自身经营业绩上,还体现在企业员工对社会的责任和关爱。地震以来,工行系统干部员工踊跃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截至目前,该行为地震灾区累计捐款达到1.13亿元,其中员工个人捐款7923万元,占捐款总额的71%。该行还向灾区捐助了价值约50万元的抗震救灾物资,工行23万共产党员还以5305万元的特殊党费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牵挂。此次赈灾募捐,成为工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募捐活动。

  一场灾难就是一场考验。面对四川大地震,38万工行人经受住了这场特大考验,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的庄严承诺。

  随着第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的结束,灾后重建的工作正在紧张展开,下一步,工行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对此,在四川灾区慰问调研的工行行长杨凯生胸有成竹:“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我们下一步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一方面,灾后重建工作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们将面临这一轮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我希望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能鼓舞和激励全行员工继续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我希望工行全体员工能够像经受大灾一样,经受住这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

  “这次工行人在大灾难面前体现的精神,让我们赶超世界名牌银行的信心更强,实现我们战略目标的脚步更坚定。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杨凯生行长坚定地说。

  “地震中的名牌银行”,面对受灾群众的称赞,工行人当之无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