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观望加剧 下半年车市会否低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0:0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杜悦英

   “日子真是不好过啊。”6月30日,在北亚车市,谈到最近几个月的汽车销售量,经销商们一片长叹。

   也许因为不是休息日,当天,车市中顾客也稀稀寥寥。记者随意询问了几位顾客最近是否会出手购车,“还是等等吧。”持观望态度者居多。

   虽然今年车市是否会形成“拐点”,业界声音各异,迄今难有定论,但是眼下车市的相对低迷着实令人忧心。

   “因素是多方面的”,北亚车市总经理苏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今年以来,复杂的市场消费环境是造成时下车市走低的主要原因。

  油价飙升

   国家发改委一声令下,6月20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同时,原价5.34元/升的93号汽油上涨0.86元,至6.2元/升,90号汽油、97号汽油和0号柴油则分别上涨了0.81元、0.92元和0.94元,成品油价格继2006年两次上涨后又创新高。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本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给车市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但该影响将会大于2006年时相同原因带来的车市震动。

   在分析具体原因时,他认为,首先,本次油价上调的幅度较2006年时稍高,对消费者购买、使用汽车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从2007年下半年起,国际油价进入史无前例的快速上涨期,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6月30日清晨电子交易时段一度攀升至每桶143.67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在这样的国际产业背景中,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仍未解决,供求矛盾突出,国内油价很可能会进一步飙升,面对日益走高的油价等养车费用,一些原本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另外,徐长明强调,2006年,车市整体是朝上走,油价调高带来的产业震动持续了两三个月;而今年4月份以来,整个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增长乏力,在此市场环境中,油价调高无异于雪上加霜。

   油价高企,何种车型受冲击最大?徐长明认为,低端、大排量、油耗大的车型将遭遇寒冬。

  政策诱导

   苏晖分析认为,政策方面,将给下半年车市带来直接影响的有两大政策,其一是北京奥运限行,实行单双号出行政策。他分析称,7、8月份历来是车市淡季,加之奥运带来的用车不便,使很多消费者推迟了购车计划,而为了应对单双号政策而选择购买家庭第二辆车的消费者,其消费高潮也已过去。

   北京实行单双号后,为了缓解公众出行问题,地铁线和快速公交线在紧锣密鼓地修建,愈加便利的公交系统也可能削弱部分人群的购车预期,而在“公交优先”被各地广泛施行的今天,这种影响肯定不会仅局限在北京一地。

   其二是公安部日前发布了修订后的《机动车登记规定》,该规定将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了解,该新规定最大的亮点是改进了现有的机动车号牌选取方式。政府部门相关人士称,此次新规定中的“自行编号”模式将拓宽车主的选号范围,车主将有更大的选牌自主权。

   受这两大政策的影响,目前车市的消费潜能很有可能集中到奥运结束以后的“金九银十”爆发。

  微车可期

   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于中高档车型来讲,除了政府采购的压缩会使公商务用车销售受到一定压制外,其余影响微乎其微,油价的飙升和某些业已形成的、或仍在预期中的消费政策带来的用车成本压力对于中高端车型消费群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前景最不明朗的是小排量车型,虽然有利好政策和油价持续走高的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排量微车将一定在近期走俏。

   但是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我国国情及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看,我国汽车消费的主力仍将以购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小排量车型为主,而小排量车也在逐渐走出低质、低价的窠臼,“高品质小车”随着雅力士和新飞度的登场或将成为车市新的亮点。

  观望加剧

   油价飙升,政策确定,带来的是消费者更多的观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消费者认为,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只是一个上涨的开端,消费者普遍对油价的持续走高持坚信态度。此外,股市的低迷和通货膨胀“吸”走了大量原本预期流向车市的资金,汽车消费政策的变革、用车成本的提高,对于一些消费者,尤其是经济车型消费者来说,购买、使用压力增大,消费者“不出手就是不出手”。

   而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攀升的钢铁、橡胶、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车企成本提高,为了应对困局,车企在新产品定价策略上也频频耍太极,甚至直接宣布整车涨价,而后再伺机降价,消费者一片云里雾里。整体而言,车价仍然在持续下滑,可见一方面是车价虚高,另一方面,竞争也更加激烈,价格中的水分到底挤出了多少?车价何时探底?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中,消费者与车企、经销商的博弈造成了观望加剧。

   复杂的市场环境,可以锻造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培养成熟的消费者,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进一步调整、升级,实现新的跨越。车市低迷的阵痛中,谁能破茧而飞,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