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几经沉浮 双龙国产计划浮出水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0:02 中国经济时报

  ■李永钧

   在收购双龙三年零五个月后上汽双龙S-100项目(即上海汽车和双龙汽车以50∶50的比例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工厂)计划终于进入实质阶段。在上周的南汽名爵MG3 SW上市发布会上,上汽董事长胡茂元透露,上汽双龙合资公司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等待批复。这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双龙S-100项目实施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上汽吞下韩国双龙后,曾雄心勃勃地制定了S-100项目打造国产双龙。然而好事多磨,3年多来S-100项目宛如大海行舟,一波三折、几经沉浮,走出了一条大曲线。

  首战失利

   上汽集团于2005年1月27日向韩国双龙债权团支付5900亿韩元(折合5亿美元),完成了收购双龙的全部交割工作,标志着上汽并购双龙的第一回合已经告一段落;紧接而来的是第二回合——上汽启动后续整合双龙的按钮。

   当时,上汽面临的局面是:双龙虽然已被上汽控股,但双龙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依然要按照进口整车缴纳约30%的关税,高昂的税费压缩了双龙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盈利空间。然而,要实现双龙国产化,不引入双龙生产线是不行的。2005年10月18日,上汽公布旨在“实现双龙国产化”的S-100项目,立即遭到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抵制,认为将韩国技术转移到中国,可能威胁到工会成员的就业机会。11月15日,双龙工会以87.44%的赞成率决定进行总罢工,以达成所谓“让大股东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履行投资承诺和抵制技术外泄”的目标。S-100项目不得不放慢了脚步,而这最终导致上汽错过与双龙成立合资公司的最佳时机。

  又起波澜

   2006年3月28日,双龙公司董事会宣布:“由于中国政府目前对汽车业实施新的调控政策,公司取消了与上汽在中国合作建厂的计划。”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2006年年初,国务院首次将汽车业纳入“过热产业”的“黑名单”,确认了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国家将直接调控汽车业,尤其是对新上项目的审批权上,门槛提高,如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这些措施比2004年发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还要严格,将影响现有企业的投资方向及规模。

   国家这次调控是否会影响上汽双龙S-100项目入局?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因为尽管门槛有了提高,但S-100项目完全不同于某些民企“小作坊”式的借壳造车,它不仅能够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还能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所以双龙董事会取消S-100计划应是另有隐情。

  一拖再拖

   2006年11月,双龙汽车的国产化计划又被提上日程,出现了复活的迹象。

   人们注意到,原上汽股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质量部经理程惊雷被任命为上汽股份规划部经理,重新启动筹建上汽双龙合资公司事宜;原上汽汽车副总经理、S-100项目组组长葛随亮等也已加入这一项目,据称,这一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调研分析。

   另一个迹象是;相传双龙首款国产新车是KYRON的改款车,该项目一直在上汽位于上海大柏树的原上汽工程研究院秘密进行。11月18日,进口KYRON在北京车展正式上市,双龙俨然成为上汽展台“荣威”以外的又一亮点。

   2007年,双龙汽车公布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在主要市场推进双龙汽车和上海汽车的“双品牌”战略,并同上汽成立合资企业。然而,合资公司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尽管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上汽入主韩国双龙确实遇到了“水土不服”——管理团队的对接、企业文化的融合、中韩产品线发展的均衡、甚至与韩国工会组织的合作、民族情绪的调和等问题比收购本身更难应对。事实上,这也是上汽双龙成立合资公司一拖再拖的原因之一。

  峰回路转

   2007年年末,上汽双龙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销售额、营业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5.7%和61.5%,净利润达1160万美元,上汽双龙的扭亏为盈为2008年能否收官S-100项目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6月中旬开始,上汽双龙韩国的工程师陆续来到上海,参与到S-100项目组。可以说,对未来的合资公司,上汽已做好了前期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准备,上汽双龙成立合资公司的序幕已经拉开。

   距离上海300多公里的上汽仪征二工厂,将是上述合资公司的生产工厂,生产线已经到位,双龙国产近在咫尺。双龙进口到中国的车型有雷斯特、享御、爱腾和路帝4款车型,多数为柴油车,其中享御销量最大,业内预计享御最先国产的可能性较大。双龙汽车称,计划在主要市场推进双龙和荣威的“双品牌战略”,并将和母公司上汽集团在中国上海建立合资企业,最晚在2011年前投产。

   上汽与双龙将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这也意味着上汽实际占该合资公司75%以上的股份,双龙将成为上汽的又一个自主品牌。一旦实行国产,双龙和上汽将产生很多协同效应。一个全新思路是:将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罗孚和拥有管理控制权的双龙汽车两个海外技术平台,协同开发,更大程度达到两个平台的共享,这将是在中国汽车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套“组合动作”。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