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巴士股份非常重组上海公交国有化第一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9日 16:51 经济观察报

  丁杨

  6月23日,巴士股份(600741.SH)公布上汽集团重组巴士股份最终方案,将全部公交资源剥离,由公交客运运营商转型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商,而上汽集团借巴士壳,完成零部件上市。

  重组背后,隐藏着上海市公交系统的大变革,是上海公交改革首次明确“北京模式”走出的第一步。

  整合

  上述交易中,巴士股份除保留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外,全部出售给上海久事公司,而上汽集团则置入相关零部件资产。

  其中,巴士股份拟出售资产估值22亿元而上汽拟注入资产价值约88亿元。

  自此,巴士股份将全部公交资源剥离,由公交客运运营商转型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商。

  然而,业界对此次整合颇多质疑,一位多年从事汽车行业研究的分析员称其为“古怪的交易”。

  这次整合完全为政府主导下的“任务式交易”。“选中上汽集团,应该是国资委出于扶持汽车产业的考虑;另一方面,巴士股份其他优质资产也需有人买单,上汽具备这样的实力。”分析人士认为,“重组方案出台后巴士股份股价连续杀跌,说明这项重组并非从上市公司实际业务发展去考量,而变成了一台上海市公交系统变革大戏。”

  模式之争

  上海久事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巴士股份整合,是上海公交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确定模仿北京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的方向。

  在全球公共交通体系中素有两种成熟的模式: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政府经营及补贴的方式,北京运用此种模式较为成功,业界称为“北京模式”;一种是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市场化方式。

  上海公交改革在18年的摸索过程中几经反复。这要追溯到95年,上海公交公司成立伊始,拥有8000辆车、8万职工和每年8亿财政补贴,是全球最大的大型国企。

  当时大型国企引入市场化机制,一些公交公司下属企业纷纷独立,成为第一批公交承运人。然而,改革前沿企业在取消补贴、收入远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陷入空前的现金流危机。

  1997年政府将国有公交企业托付给上市公司,于是诞生巴士股份、大众、强生等,香港冠中、新加坡德高等外资公司,也通过购买股份的方式进入上海公交体系。

  “97、98年间,上海民营公交企业多达150多家,全球罕见。”一位从业30多年的公交专家说,“巴士股份和大众公交把持大局,众多企业“分食”有限的公交市场,一方面好车由于票价较贵导致闲置影响营收,另一方面破车拥挤不堪,公交线路要么重复建设,要么乏人问津,市民怨声载道。”

  作为公交企业的经营者,在票价定价权并未真正放开的情况下,依靠延长劳动时间、压缩人力成本等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公交系统内人员流失、老化问题日益凸现。公交企业仍一直徘徊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

  “公交改革走进了一个怪圈,业内叫苦连天,业外质疑上市公司,而政府想要补贴却苦于没有渠道。”上述专家坦言,“总不能去补贴上市公司吧!”

  上海第二次公交改革是否出现了方向性错误,“香港模式”是否行得通?众多专家学者尖锐的指出,“政府不该只是卸包袱,失去监管和控制的公交市场很不健康。”

  2008年,上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民生”问题上,公交体系内日益凸现的各种矛盾引起了该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决心学习北京的做法,将所有公交资源从各大上市公司剥离,政府重新成为主导,打通财政补贴渠道。

  改革大计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上海公交行业规模已达60亿元,共有43家运营企业,991条线路,从业人员达6万名。其中巴士股份的公交资源占全行业半壁江山,大众集团下属大众公交占1/4,强生公交及新加坡五汽冠中各占5%,剩余资源散置于其他小企业中。

  上海公共交通改革课题组成员介绍,本次公交改革旨在恢复公交系统国有性质,体现公益优先原则,通过政府监管国有公交公司经营的方式,整体提高上海公交体系职工收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和提供通畅便捷的交通服务。

  最新构想是:财政补贴流入两个方向,一是给企业补差,用以弥补经营上的亏损,改善公交职工低收入现状;二是直接补贴市民,计划推出统一最低票价、在市民一次性购买交通卡时给予5-6折的优惠等措施,旨在让市民切实得到实惠。

  而经营上采取区域化 “7+2”原则。“7”是指外环线以外清浦、嘉定等7个郊区,实行“一区一骨干”,各区政府自行购买、组建一个公交公司负责运营。“2”是指浦东和浦西。浦东将独立运营。而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浦西,将各区划归至上海久事公司统一管理。

  上海久事公司是上海市政府直属的资本运作平台,为政府解决先导性投融资问题,曾操刀上海著名的八万人体育馆、F1上海赛车场、浦东科技馆及国内首条磁悬浮列车等项目。现在,久事公司负责上海市政府下所有和交通有关的国有资源。

  事实上,久事也是巴士股份、大众、强生等上市公司的最大国有股东。“以此次政府的决心和改革推行的力度来看,三季度前就可完成巴士整合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这一步先走完,久事的管理平台才能搭建起来,后续事宜才得以推进。”久事公司内部知情人士透露。

  据介绍,2006年起上海久事公司就着手开展对公交运营企业的整合。“今年内,会完成全部公交公司的整合,所有公交资源都会收归国有。”上述久事人员透露。

  尽管目前各方面对转向 “北京模式”的上海公交改革充满期待,但前述上海公共交通改革课题组成员还是向本报透露了他的担忧:不要让回归国有的公交体系回到计划体制下的垄断经营,谨防“国企病”;有些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达百万,而一些公交企业中基层员工的年薪不到3万,如此差距在整合后的体系中如何平衡。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