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怎样对待纺织业从沿海向内陆的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07: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 新华社记者 冯晓芳 周丹丹/文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今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空前压力之下,纺织产业近期出现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趋势。

  重压之下

  纺织业优势仍在

  由于人民币升值、土地等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大幅攀升,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加上国家大范围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等因素的影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传统的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纺织产业承受空前压力。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的海外买家接受了中国纺织产品涨价的事实,没有出现订单大规模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说。

  吕政认为,中国不可能像日本、韩国那样在生产成本上升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部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中国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找到一条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出路。

  沿海接单

  内地加工路径初现

  “尽管越南、印度等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给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挑战。但是更多的东部纺织企业选择向内地转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弥补方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

  在我国,东部地区和内陆地区有相似的文化环境和法律规范,对于东部的纺织企业而言,能规避投资风险。此外,近年我国内地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提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产业向内地转移,既可满足外需又可兼顾内需。

  产业转移

  要科学不要盲目

  目前,很多内陆地区为了吸引沿海纺织企业到内地投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非常强调自己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的较大空间。

  “事实上,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中西部地区除了要加快发展之外,在保护生态方面还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如果盲目发展,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内地在这方面的优势,那么,就会重新步入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博士说。

  王微建议,中西部地区应为未来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实现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使产业转移和承接科学而非盲目。

  产业转移

  配套体系不可或缺

  对于目前纺织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现状,王微认为,产业发展不是几个工厂的集聚,而是一种产业网络的形成,尤其是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所以,纺织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吸引几个制造业工厂,而是要从产业配套体系上,产业所需要的重要的服务功能这些方面来考虑实现产业的整体转移。

  王微建议,首先要实现集约式发展。要依托园区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集约利用,尽快形成产业规模。通过集群的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为产业转移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从东部地区的发展现实来看,东部地区在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从简单的依赖专业市场,正在走向资本化的过程。通过企业的上市,通过风险资本的融入,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快速实现规模扩大,快速提升品牌价值。所以,利用资本市场,对于加快中西部整合发展资源非常关键。

  此外,要依托核心环境和龙头企业来带动纺织产业加快转移。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在东部地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关键性企业。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投资合作,收购兼并等方式,带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中国质量报》

□ 新华社记者 冯晓芳 周丹丹/文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