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应向越南施以援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03:47 新京报

  ■ 头条评论

  多家机构针对越南金融动荡发布研究报告,称其对中国影响有限,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B04版)。

  但是,鉴于目前国际市场各种基础原料价格持续飞涨,国内通胀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及中越两国的地缘关系,我国政府需高度重视越南经济突然急剧恶化的经验教训。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考虑牺牲经济增长来抑制通胀;与此同时,要注意把握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本国宏观调控能力的相互协调,在条件未成熟的时候,不可过早地开放资本账户。笔者认为,要避免重蹈越南的覆辙,目前有几个问题应加以注意。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热钱的监测,并为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制定应对的预案。今年1-4月外汇储备新增2284亿美元,而同期贸易顺差和FDI仅为756亿美元,“不可解释性的外汇流入”达1528亿美元。德意志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更是大胆估算,今年前4个月,实际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外汇储备增量,达到3700亿美元。尽管对热钱的准确数量还有待深入分析,但其规模巨大已无异议,而且这也为未来经济增长埋下隐患。笔者认为,既然我国并未对资本项目放开,就不能让这一规定形同虚设,管理层宜深入研究热钱流入的规模和途径,加强对违规流入资金的监测水平和惩罚力度。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考虑在“中日韩+东盟”框架下,在必要的时候向越南提供援助。从历史经验来看,东亚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模式一般是:经济过热导致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国际国内资本出逃、泡沫破裂、企业大面积破产和货币贬值。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尽量避免金融市场恐慌,通过政府干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其他各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无论是口头上的或者实质上的经济支援),让市场上的恐慌程度减少,人们对经济的心理预期向好的方面转化,让经济有一个逐渐的调整过程。因为无论从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是从维护区域经济体系稳定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采取措施来避免区域内金融市场恐慌的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最后,由于越南矿产、煤炭资源丰富,我国政府可以与越南签署长期购货合同,增加从越南的进口,这既属于正常的双边贸易,又可以在越南金融形势危急时刻进行资金援助,这有利于双方的长期稳定合作。待越南金融市场稳定之后,应该鼓励中资企业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合作的共赢。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