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类太空五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 21:13 中国科技财富

  文 / 李杰信

  引子

  自前苏联“斯普特尼克”卫星(Sputnik,俄文意为旅伴)上天起算,人类在太空这条路上已风火颠簸地行走了五十年。

  “斯普特尼克”卫星借助于二战后德国V-2火箭专家力量先行上天,打响了美苏太空科技单挑独斗时代,以登月为竞赛项目。初生之犊不畏虎,是人类太空的童年期。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太空“愤青”时期的玩具。空间站在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LEO)上转呀转地,没目的地,漫游忽悠,蹉跎了三十余年青春岁月。

  通过“挑战号”和“哥伦比亚号”惨烈的太空空难事件,美国历尽沧桑,进入太空中年,扬弃了银枪蜡头的“航天飞机”,革心洗面,重新组织国际太空科技队伍,再筹划发展载人的巨大推力火箭,冲出近地轨道,向深太空探测。目的地:先回月球,建立前哨基地,再登陆火星,跟着水走,寻找外层空间生命。

  登月

  想象北美大陆1957年10月4日的夜空,一颗湛亮的新星出现了。它像一辆金色的战车,在美国人的头顶上,恣意奔驰,呼啸而过。实际上,它更像强敌压境,叩门叫阵。美国举全国之力,在惊慌中忙乱应战,终以屡败屡战的决心,在近四个月后,回应了一颗14公斤重的“探险者一号”微卫星(Explorer I),勉强挣扎上垒,浮到水面吸口救命的气。

  痛定思痛,美国紧急检查太空科技落后原因。咱二战后也从德国抢过来很多优秀的V-2火箭专家,怎么在这片自由富裕的乐土上,竟然拼不过他们在苏联的同事呢?美国人随即发现,火箭发展分散在各军种,力量不集中,并且彼此恶性竞争,老死不相往来。艾森豪威尔威尔总统紧急要求美国国会立法,制定“太空法案”(The Space Act),于1958年7月29日公布,同时成立“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主攻为全人类和平使用太空所需的各类太空科技。

  美国1958年提出“……太空活动应致力于能增进全人类福祉的和平目标”(……activities in space should be devoted to peaceful purposes for the benefit of all mankind)。虽然译成中文有些拗口,但核心精神清晰。太空科技竞赛固然重要,但全人类的和平不能牺牲。高调也罢,统战也罢,在美苏冷战方酣之际,不能说不是在地球这颗行星舞台上,提出来了一个能令人类文明鼓舞的、高层次的认知境界。

  但美国仅有喘一口气的时间,苏联就再下重锤。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Yuri Gagarin)进入太空,绕地球一圈,安全返航。美国只能先回应一个微弱的15分钟太空跳高,再由格伦(John Glenn)演出对等的轨道飞行,但已是10个半月以后的事了。

  美国显然在这场新颖的太空竞赛中,已连败两阵。“魔鬼”帝国咄咄逼人,急需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肯尼迪总统集思广益,终得真人传授两字秘笈:登月!

  美国当时的主力火箭推力落后前苏联,起步又晚,在这场百米竞赛中已输了一截。但登月需巨无霸火箭,美苏皆无,双方皆得重回起跑线“预备起”,美方争取到宝贵时间,得以发出科技总动员号令,同时又从连续挨打的被动局面解套,可谓一举两得。

  美国使用精心设计的“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打赢了这场冷战时期惊心动魄的科技竞赛。阿姆斯特郎的“阿波罗十一”于1969年7月20日在月球的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着陆,在地球人欢呼的泪花中,为全人类“迈出一大步”(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中国太空计划始于1956年,在毛泽东“两弹一星”的政策推导下,由钱学森领军,于1970年4月24日,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地球轨道,继苏、美、法、日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上天能力的国家。

  “阿波罗”登月成功后,美国陷入越战的炼狱,国力疲惫,经济濒临崩溃,只好在1972年12月“阿波罗十七”登月时草草收场,但总算还能为人类登月壮举,划下了完满的句号。

  人类对太空的一夜激情,随着“阿波罗”的终结而烟消云散。而一直在背后力挺登月计划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也跟着东逝的江水,一去不返。

  但一夜情造成珠胎暗结,当事人无法酷酷的挥挥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就脱离现场。令人头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登月竞赛后遗留下来的大批太空科技人口。

  空间站

  登高远眺,看不见下一个大规模的太空计划。数十万的太空科技人员并非一定要留住。但低头细想,他们可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反之,他们是人类投资上千亿美元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掌握着新世纪前沿太空科技知识和力量。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轨迹预估,这些专业人员可能是带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的火车头。这个群体是人类智慧的宝库,礼贤下士犹恐不及,怎么能炒他们的鱿鱼呢?

  但要高薪留住这批专业人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登月后,太空事业由深太空全面撤退,最好的情况只能在近地轨道上,建立起一个滩头碉堡,苦守住这块阵地,引颈以待未来鲜花阳光、牛奶面包的日子再次来临。

  好几十万人,需要一个大点的滩头阵地。其实最好把这个阵地狠狠的做大。核心的思维,第一条是要停止生产去深太空的一次性火箭。不去月球了,还留那条生产线干什么?省下这笔经费干别的。第二条是在近地轨道组装一个空间站,结构要像积木,随时可往上加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第三条,要研发出一个运输大队,对,是航天飞机那种,上天下地方便,可重复密集使用,以降低操作费用。更妙的是这批运输工具可发包给民用合同工,政府不需继续投资,不但能自给自足,甚至可做房东业主,开始为纳税人赚钱。第四条,空间站可广招各国投资,举全人类之力,分担成本费用。第五条,航天飞机可用来载太空实验室,在地球轨道上做微重力和生命科学实验。哦,别忘了,另可把哈勃望远镜送上天,并承当所有维修任务。第六条,……。空间站和航天飞机总设计师们越想越兴奋……。

  据1970年代估价,航天飞机每周一航班上下空间站,成本费用约一千万美元。1981年4月12日开航后,实际每次往返费用约10亿美元,是原始估计的100倍。

  把美国、西欧、俄罗斯、日本及加拿大等十六国的所有投资费用加在一起,“国际空间站”的总造价已逼近一千亿美元。目前估计,在2010年底前可望组装完毕。

  “国际空间站”在研发的过程中,开始展示的形象是八爪章鱼,势力到处延伸扩张。过了一段时间,有人认为用白色大象来形容更为妥当,因其造价昂贵有余,用途不足。但最恰当的比喻可能是变形虫,因其结构、经费、用处和交货日程等,总是见风转舵,随国际政治经济等力量摇摆起伏,不停的变变变。

  但最后一变,打中了“国际空间站”的死穴。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进入大气层时解体,机毁人亡。继1986年1月29日“挑战号”发射时爆炸惨剧,美国再次被笼罩在悲云惨雾之中。航天飞机怎么这么不安全呀?这条路该怎么往下走啊?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上天,宇航员杨利伟在21小时完成绕地球14圈后,安全在内蒙预定地点着陆。杨利伟,像历史上其它重要的航天员一样,成为中国国宝级的英雄人物。同时,中国也继苏美之后,晋入世界载人太空三强国。

  讲点题外话。想不通的人们常问,航天员们真的那么厉害珍贵,非得给他或她们如此高的荣誉?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最简单明确不过。对!他/她们要享受世间至高的荣誉,因为这荣誉不仅为他们自己,也为成千上万技术人员幕后英雄,更为过去和未来为人类太空伟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航天员而享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着那些已为太空探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还用吝啬那一点活人世界的荣誉吗?

  中美之间目前虽然尚没有热络的太空合作关系,但彼此隔个太平洋,总是瞅着对方干啥,互动情结难分难舍。据说“神舟”的设计有和“国际空间站”衔接的管道。如果有天“国际空间站”发出滴滴滴达达达滴滴滴SOS紧急求救信号,说不定“神舟”就成了救命的“诺亚”方舟。

  “神舟”虽然尚无机会发挥救人奇效,但“神舟五号”任务却给在大雾迷航中的美国太空计昼送去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哥伦比亚号”空难后,美国航天飞机玩不下去了。苍茫航天路,何处是归途?恰巧此时中国航天学术专家们,乘“神舟五号”耀眼傲人成就的光环,开始热烈讨论中国载人航天登月计划。网络上文章不断,世界媒体饱和报导,迅速引起美国决策人和鹰派大佬们关注。杨利伟出发前向军事首长敬礼辞行,中国航天计划都是有军事目的的吗?中国人登月会不会去静海拔美国国旗呀?对美国有识之士而言,这种言论都是危言耸听、无稽之谈,经不起分析。但布什政权的专长之一,就是吓唬和忽悠老百姓。关起门来讲得通,月亮是美国的,美国得赶在中国人前头再回月球。这回不仅短期拜访,并且要盖基地,蹲点儿长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