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直击越南“金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 08:1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贸易逆差,股市楼市被腰斩……越南成为近来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在媒体的各种定义下,越南被描述为一处岌岌可危之地。人们担忧的是,危机会不会扩散,引发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

  事实究竟如何?局势会恶化还是好转?6月7日,本报记者飞赴越南,直击越南金融危机,并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直击

  “我不知道发生了危机”

  很多普通的越南人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危机,他们和平常一样,每天下午还是会走进咖啡馆。

  6月7日下午,在胡志明市中心城区的咖啡馆里,当地人和往常一样,三三两两,悠闲地喝着咖啡。

  “很多普通的越南人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危机,他们和平常一样,每天下午还是会走进咖啡馆。”来越南作网络游戏生意的中国人蔡林说,直到10天前,他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才知道越南盾贬值了,此前,“我不知道发生了危机”。

  他的这位朋友做进出口贸易,在越南有相当于100万人民币的帐没有收,这些债务都以越南盾结算,由于越南盾快速贬值,几天下来,他的债权已缩水近10%。

  “他着急赶快收帐,但现在也没收到,不过越南盾现在开始回升,他也就没再催了。”蔡林说,他的朋友认为越南盾的回升还会持续。6月7日和8日,黑市上,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比价是1:2500,而此前的几天,最高曾达到过1:2680。

  越南局势没那么严重

  5月份,由于高通胀、货币贬值和国内经济环境恶化,几家国际信用评估机构都调低了越南的信用等级,惠誉公司甚至将越南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然而越南普通民众对此并不担心。除了对通胀有体会外,普通民众对汇率的变化、股市房市的大跌仿佛置身事外。越南国内的平静和国内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描述,有很大不同。

  “如果不看国内的报道,真不知道自己处在危机之中。”在越南做生意的广东人吴先生说,越南的局势没有外界形容的那么严重。

  用“危机”来形容有夸大嫌疑

  虽然,4月底的抢购大米风潮让人惊心动魄,但在越南人眼中,那只是小小的涟漪,决不是引发危机的风暴。

  进入6月后,在越南经济最为发达的胡志明市,市民的生活一切照旧。排队购买大米、排队兑换美元的现象已经消失,各种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看不出危机的影子。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越南代表处总经理余索也认为,用“危机”形容越南的现状,有夸大的嫌疑。

  不少中国商人认为,越南经济是有些过热,但还不至于到用危机形容。国际上很多国家和越南的状况很象,越南如果算是危机,那很多国家都处在危机当中。

  抢购

  米荒传言引起抢购风潮

  一则传言造成恐慌,当时,很多人家里是有米的,但仍然出来买很多。

  越南的通货膨胀以米价的突然飙升受到广泛关注。

  4月份,越南通胀加剧,CPI达到21.4%,随后,越南一些城市发生抢购大米的风潮。5月份CPI飙升至25.2%。为13年来最高。越南政府也承认,今年通货膨胀可能达到22%。

  由于粮食在越南CPI的比重在48%以上,米价上涨对CPI具有直接的推动效果。

  家在胡志明市的袁小姐说,4月开始,米铺的大米开始涨价,此前一公斤只卖1万越南盾。有一天,她的妈妈去买米,价格突然涨了2万。由于担心还会涨,她们还是买了50公斤。

  “当天第五郡(相当于国内大城市的区)卖米的市场和超市,到处都是排队买米的人。”袁小姐回忆说,没几天,米铺和大小超市都关了门,有米也不买,“理由是价格不稳定,实际上有很多人开始囤积大米。”

  传言引发抢米潮

  在越南出生的华人第三代阿芳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米好像是不要钱的,大家都上去抢。米铺、超市秩序很混乱,超市开始限制购买量,每人只能买10公斤。”

  有意思的是,这一切的发生,竟和越南国内盛传的一段传言紧密相关。

  泰国和越南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有消息称,在4月,泰国国内有人开始囤积大米。随后,越南国内开始风传,越南的米都出口了,国内要发生米荒。这造成了恐慌,市民开始奋不顾身地涌向米铺和超市,并形成抢购风潮。阿芳说,当时,很多人家里是有米的,但仍然出来买很多。

  目前米价相对稳定

  抢购风发生后,政府针对传言和囤积现象展开了动作。

  越南总理阮晋勇公开表示,越南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拥有充足粮食储备,尽管全球米价上涨,仍足以满足国内和国外双重需求。同时政府严格禁止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出于投机目的购买稻谷和大米。

  越南政府还说,6月底以前将不再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并将原计划2008年出口的450万吨大米,缩减为350万吨,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

  袁小姐说,政府打压很有效,一个星期,米价就降到了1万5。进入6月,胡志明的米价仍在高位徘徊,但价格相对稳定。

  市场

  通胀压力犹存 市场调节发力

  越南国内的专家认为,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演化成一场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老百姓生活也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惨。

  受米价上涨影响,与大米相关食物价格也在上涨。“去年端午节2公斤的粽子只卖4万5越盾,今年卖到5万5。”阿芳说,一提12个的小粽子,往年只卖1万左右,现在卖到了3万多。她们家6月6日买了粽子,“如果端午节当天买,会更贵。”

  同时,肉价也大幅上涨,从3万越南盾一公斤,涨到5.6万。

  胡志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一个家庭拥有两辆以上的摩托车非常普遍。加油站的一位工人说,去年年底时,胡志明市的92号汽车每升的卖价是9000越盾。2月25日,越南油气总公司将92号汽油由每升13000越盾上调到14500越盾,一直持续到现在。

  米价引起其他商品上涨

  6月7日至8日 ,记者来到胡志明市最大的服装和副食批发市场东安市场。这里的摆放着品种繁多的副食。过去的几个月中,18万到30多万越南盾一公斤的鱿鱼,40万左右一公斤的虾仁,价格几乎没有变。服装价格也很稳定。

  一位华人摊主说,如果有什么危机,起码在这里找不到证据。这里的干果、海鲜、首饰、小五金、服装、木质工艺品、百货等等,供应很充足,价格稳定。

  但是他也担心,如果食品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会对副食品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起到推动作用。只是有个延后效应罢了,“涨价总是从基本生活品开始,慢慢会传染给其他的商品。”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在大米热后,当地出现了水泥热,一家市中心四星级酒店工程,仅剩一个小项目,需要10包水泥就能完成,但承包商走遍市场只买到了2包水泥。水泥厂商对水泥匮乏和涨价的解释是,厂家仍在正常生产,并以每包5.7万越盾的价格出售,由于消费需求上升,各代理商才自行哄抬价格到8万。从水泥匮乏的现状分析,囤积现象肯定存在。

  除水泥外,当地的钢材价格也与国际行情相似,从去年到现在,上涨了一倍左右。

  演化成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在很多商品价格在越南创下历史高位的同时,另一股力量也在发挥作用。由于大米等食品供应充足,抢购风潮退却后,价格开始回落。同时越南的一些建设项目放缓步伐,钢材的需求降低,价格也趋于稳定。

  余索认为,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降低,需求降低会导致价格回落稳定。市场的力量正在发挥作用。

  当地有分析人士认为,越南国内的通货膨胀,不是个别现象,与国际大环境紧密联系。目前涨价主要集中在粮食,包括大米和肉类,以及建材方面。国际上这些东西也都在涨。越南的开放程度很高,其国内物价能否有效控制,与国际粮食、原材料、能源价格的走势有很大关系。

  越南民众对政府控制物价有信心

  越南政府在打压物价的同时,也在从另一个角度缓解通胀的冲击。

  越南政府开始着手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中低收入者的工资被要求提高20%。而在此前的3月26日,越南当地报纸报道,越南政府在3月25日召开的3月份政府工作例会上提出八项措施,给当前过热的经济降温。 更重要的是,政府已经把控制通胀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使很多越南人相信物价会降下来。

  6月的状况,回报了政府的努力。胡志明市以往价格涨幅较大的商品,价格开始趋于稳定,甚至有所回落。一名咖啡店的越南老板说,最近这些天,政府的官员都在忙着控制通胀,政府也在不断鼓励大家的信心。从当地的报纸反应的情况看,政府并不认为越南出现危机,且民众也认为政府有能力控制物价。

  在越南政府极力抑制通货膨胀时,越盾汇率在五六月份出现大幅波动。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