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沟通是良好决策的前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 04:37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双方商定,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6月17日至18日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近日介绍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将分别作为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部长和高级官员将参加。

  据上月来华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麦考密克透露,此次对话的议题主要仍是以往曾经涉及过的话题:金融服务、投资、促进双方资本流动、能源,环境保护等等。另外人们也普遍估计,此次对话的主题或许还包括全球经济、美国信贷危机、高油价、汇率政策以及气候变化等等这样一些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议题。

  有一种声音认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形式大于内容,并且话题比较琐碎。美国财长保尔森还专门就此观点进行了辩解,保尔森在一次财政部的讲话里提出,美国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战略眼光看待中美关系。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声音,那是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中美对话的预期不当或者过高所导致的。随着对话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双方可供谈判的内容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双方的谈判底线渐渐清晰,没有更多的让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对话似乎就会给人一种常态化的感觉,这既是事实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不仅中美战略对话如此,世界上制度化的经济论坛都如此。

  其实,以上那种声音并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确,中美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特殊的重要的庞大经济体,双方建立对话机制是必然的,因为无论哪一方的决策可能都会影响对方,并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些影响。不过,对于中美这样的重要经济体而言,存在的问题也并非通过几次对话就能够解决。但是,对话是必需的,因为了解与沟通是良好决策的前提。现在没有封闭的经济体,也就没有关起门来的决策。曾有专家指出,没有来过或者了解过中国的外国人,与来过或者是了解过中国的外国人相比,对中国的态度与取向(友好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很明显,后者对中国更加友好。

  对话机制建立之初,多年的误解终于有了一个可能的沟通渠道,而此后大量具体的而实际的协议因对话而促成。对话机制的重大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出现巨大逆转以来,很多浮出水面的问题需要双边甚至是多边共同努力与探讨,共同应对,比如高油价、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