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万平米校舍垮塌之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03: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欢 陈小莹 徐凯 大量校舍垮塌导致的学生伤亡,成为5·12汶川8.0级大地震中最令人心痛的一幕。 都江堰的向峨乡,在地震中死亡人数为439人,其中向峨中学死亡学生就达327名,占全乡3/4。而在绵竹市汉旺镇,汉旺幼儿园、汉旺小学、东方汽轮机厂附属中学全部垮塌,遇难学生过千人。在东汽中学门口苦苦守候自己孩子遗体的一位家长悲伤而又麻木地说:“一个镇的一代人,就这么没了。” 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如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绵竹市五福镇富新二小等,周围的民房基本没有垮塌,学校却在瞬间震成瓦砾一片。 本报记者从四川省教育厅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4737人,伤者1.6万余人,在全四川67000死亡人口中,学生占到7%。 而来自四川省建设厅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大地震中,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8万平米,倒塌房屋总面积为14889.3万平米。倒塌学校面积占总倒塌房舍面积的1.3%。 中小学校舍出现如此大面积的垮塌,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日前,四川省建设厅已经出具了一份关于5·12汶川大地震中校舍大面积垮塌情况的专项分析报告,报告认为,导致此次地震中校舍大面积垮塌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建筑设防标准低,二是地震烈度太大,三是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 多位接受采访人士均对记者表示,如果说前两个原因是天灾,第三个原因就是人祸,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建设事权下放,财权上收。 上世纪末,农村中小学建设由乡镇自筹资金,建成一批“三无”(无规范设计、无规范施工监理、无规范竣工验收)校舍。这次垮塌的校舍中,相当一批就是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聚源中学两栋教学楼一栋建于1988年,一栋建于1992年,北川中学教学楼建于1995年。 2001年-2005年,我国启动校舍二期危改工程,此后,2006年-2007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启动了新一轮校舍危房改造工程。但是“有些校舍未按现行规范进行加固”,终在5·12地震中酿成惨剧。 什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地区,在此次15所垮塌最为严重的学校中,什邡地区就占了6所。 省厅下发特急文件 5月26日晚5点半,什邡市建设局办公室。 一份标注为“特急”的文件放在桌上,周围围坐着什邡市规划和建设局三位局长、市教育局计审科科长等一众相关官员。 这份文号为川指【2008】75号的文件由四川省建设厅和教育厅于26日中午紧急下发,内容是关于“开展地震区震害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对于所有垮塌房屋进行调查,重点是“学校的垮塌和损坏”。 这份紧急通知的下发意味着,在对房屋垮塌的官方调查中,学校的垮塌正在成为重中之重。地震发生的14点28分,正是下午学校上课或即将上课的时间,在那短短的几十秒到几分钟,教学楼的质量和垮塌速度与学生的生还几率直接相关。 这份特急文件后的附录中,点名了都江堰等四座城市15所垮塌最为严重的学校名称,其中什邡市涉及最多,包括洛水中学、红白镇小学等在内多达6所。 记者拿到的一份供什邡市抗震指挥部的资料显示,洛水镇截止23日17点,累计死亡人数为784人,其中学生180人,另有8名学生失踪。该镇受伤人口达到7038人,其中学生887名。该资料未区分重轻伤人数。而截至26日下午,整个什邡市有500多名学生死亡,2000多名学生受伤。 而就在此前半个小时,由四川省建设厅牵头组织的一组学校垮塌调查组已经到达了什邡市。四川省级调查组兵分两路,第一组前往都江堰和什邡,第二组前往绵竹和平武。 本次四川省校舍调查组带队者的级别颇高,第一组带队人为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泓贵和四川省建设厅总工程师田文,第二组带队人是四川省建设厅设计处处长冯江和四川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办公室主任夏鲁川。 调查组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位于什邡市洛水镇的洛水中学。 洛水中学建筑质量疑云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不到,陈玲的妈妈把女儿送到洛水中学门口,目送她走进教学楼。几秒之后,陈玲妈妈亲眼看到整栋四层高的高中教学楼在剧烈摇晃中轰然倒下,“那个楼不到10秒钟内就塌了,我的娃儿根本来不及逃。” 尽管道路并没有太大的损坏,但由于通讯不通,直到12日当晚9点多钟,才有挖掘机等大型挖掘设备进入,晚上11点左右开工挖掘。 陈玲的妈妈在洛水镇摆地摊,她只是众多对教学楼建造质量怀有质疑的家长之一,女儿至今失踪,生还希望渺茫。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栋楼的垮塌一共吞噬了90多个孩子的生命,除两个班级在上体育课以外,其余班级均有学生到教室。 洛水中学是洛水镇上最主要的学校之一,已有48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73亩。在职教师162人,在校学生2600余人,其中住校生1700余人,有50个标准教室。 “去年在倒塌校舍与未倒塌的办公楼之间已经出现了半尺宽的裂缝,为什么校方要用瓷砖遮掩?而不是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激愤的家长们围住什邡市教育局的相关人士质疑说,他们每个家长在入校时都缴纳了1500元到近万元不等的“建校费”。 另一名家长陈正德的身份很特殊,他既是洛水中学一名高二学生陈冰的父亲,也是21年前,1986年5月到6月间,洛水中学建造时的一名钢筋工。 “当时建造的时候,我们就听说因为质量问题停工了一段时间,后来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陈正德对记者回忆说,当时学校和施工队因为质量问题闹得很凶,楼造到两层时就停工了。 据记者多方了解,当时这栋楼的承包商是德阳建筑公司第六分公司二处,由于80年代中后期刚刚开始试点政企分开,这家承包商直属政府建设部门,负责人名为刘兴平。 记者找到了当时为该楼建造水磨地板的包工头之一杨吉芝,他向记者证实了陈正德的说法,“吵到后来连什邡市质监站都撤走了,上面还想撤掉二处。” 彼时杨吉芝刚从西藏回到洛水镇,由于之前曾有做过5-6年的水磨地板经验,随即被刘兴平看中,接到了这个活。 杨吉芝并没有相关建造资质,也不是这个德阳官方建筑公司的成员。他以每天3块钱工钱的价格揽下了这个活,并雇用了10多个当地农民一起干活。 质量问题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停工之后,教学楼还是继续盖了下去,并沿用至今。 地震之后,当年给该教学楼供应预制板厂家洛水镇预制厂的技术负责人龙会权、从事建筑施工20年的洛水镇当地人何小林以及陈正德三人分别查看了现场,从废墟上尚存的钢筋水泥及倒塌墙体中发现了几处建筑隐患。 何小林称,依照施工的基本经验,学校建筑的基础钢筋必须是30#—32#的螺纹钢,但废墟上的基础钢筋是12#的圆钢。他比喻,基础钢筋就如人的脚,脚无力,自然就站不稳。 其次,作为基础的混泥土标号应该在300#-350#,但现在估计不到200#。他在现场用手刨出了残留的基础混泥土。他说:“用手都能刨掉,肯定没有300#。”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横梁的问题。按照规定,横梁应用28#螺纹钢,但废墟横梁只用了20#的螺纹钢,且未发现有减力筋。而减力筋的最大作用就在于防震。抬空横梁虽然主筋应用正常,但辅筋应该用16#-18#的螺纹钢,但废墟上发现的却是12#的圆钢。 在倒塌的砖混构造柱中,三人发现使用水泥标号不够,水泥和鹅卵石是各归各的。“水泥标号够的话,强度和粘度就够大,能混合在其中鹅卵石,在建筑倒塌的时候,会把鹅卵石拉断。”何小林说。 他们还发现四大角之间没有拉墙筋,“至少应该是砌8轮砖一拉。拉墙筋的作用在于,增强四面砖混墙的稳定性,不至于瞬间倒塌。”此外,他们还在基础钢筋里还发现了烧结筋,就是把两根12#的圆钢通过电焊烧结在一起。这也同样不符合要求。 对此,教育部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教育部门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一定要配合有关部门,如果最后调查出来,在学校倒塌的房屋工程中,有偷工减料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截至27日,洛水中学的部分家长已经自发把学校围了起来,等待调查组前来调查。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