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养家庭要做长期细致的心理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08:0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求淳 2008-5-26那些花儿,他们还好么?

  四川特大地震中获救的孤儿,牵动着天南海北人们的心。救灾伊始,许多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乃至海外华人纷纷提出申请,收养这些失去双亲的“花儿”,给他们一个茁壮成长的新家园。

  5月20日,民政部紧急发出的《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收养灾区孤儿咨询工作的紧急通知》表示,孤儿身份正在核实,尚不具备办理收养的条件等原因,灾区民政部门将待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后,尽早开展孤儿收养工作。

  民众在等待。5月23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刚从前线赶回北京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社会事务处处长王素英,对目前广泛关注的孤儿收养和罹难者遗体处置问题,她给出了权威、详细的解释。

  孤儿身份确认尚未开始

  《21世纪》: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灾区孤儿的收养,目前对申请收养的人数做过统计吗?

  王素英:5月12日以来,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要求领养汶川大地震的孤儿。据山东省提供的数据,两天之内申请收养灾区孤儿的达到两万多人。(全国)保守估计至少有十万人登记收养意愿。

  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地震中遇难的孩子和丧失亲人的孤儿是所有人的痛,而抚养孤儿,也是大家最有效表达爱的方式之一。

  《21世纪》:据你估计,孤儿数量有多少?

  王素英:根据昨天最新统计的数据,有6000多名暂时失去亲人的儿童。但目前孤儿身份的确认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

  《21世纪》:我注意到您说的是暂时失去亲人的儿童,而不是孤儿。为什么孤儿身份确认工作还没有开始,有何难处?

  王素英:在这6000多名孩子中,我们估计绝大多数能够找到家人,这也是我们所盼望的。

  与唐山地震不同的是,汶川地震发生在白天,孩子去上学,父母则去上班或务农,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失去联系的家庭很多。6000多个孩子的背后是6000多个家庭,这也是我们不想过早确认孤儿身份的原因。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在进行中,孤儿身份的确认要等到这些工作告一段落后正式进行,一旦孤儿身份予以确认,会马上进入领养程序。

  亲缘地缘对孤儿成长很关键

  《21世纪》:广大民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关于收养的政策法规的详细内容?关于孤儿领养政策法规是否会有修改或突破,予以特事特办?

  王素英:5月16日,民政部在网上发布了包括收养人、领养人的条件,收养的程序、内容跟《收养法》的内容是一致的。目前,唯一能调整的是《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孤儿必须在孤儿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做登记。像北川、汶川这些地方,民政部门受灾严重,(规定)可能会相应提高到上级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孤儿身份一旦确认,孩子会先被收留到福利机构。一般福利机构都设在地市和地市以上规模城市里,因此这种调整在法律操作层面基本上没有障碍。

  根据现实的情况,我们认为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程序框架下,完全可以实现和满足(收养)要求。

  《21世纪》:这是否意味对于有孩子的家庭,不能收养灾区的孤儿?您认为什么样的家庭适合收养这些孤儿?

  王素英:《收养法》对收养有两种界定,一种是普通的收养,另一种是对孤儿和弃婴的收养,对孤儿和弃婴的收养是不存在有无子女的限制和收养数量的限制。

  收养孤儿的家庭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受教育水平外,首先要求收养家庭对孤儿报有一种安静而平和的心态,光凭单纯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做长期耐心而细致的心理准备,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会对收养家庭和被收养的孤儿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尽量避免被收养的孩子在新环境中受到进一步的刺激和伤害。

  《21世纪》:民政部是否会出台专门针对收养灾区孤儿的指导意见呢?

  王素英:目前,公民收养意愿的登记工作主要由省市各级所属民政部门负责,我们也正在研究具体的收养方案,四川省政府提出希望就地妥善解决孤儿收养工作,我们会充分尊重四川省的意见,因为亲缘与地缘因素对孤残儿童今后身心成长很关键。相同的语言,相同的风俗习惯,熟悉的伙伴和人群,是经过大地震后留给这些孤残儿童的珍贵感觉和记忆。

  不可能找到每个罹难者

  《21世纪》:另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话题是罹难人员的遗体处置工作。您认为工作的难度在哪?

  王素英:汶川大地震的受灾地区分布在3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遇难人员的搜救工作和遗体处置工作比历史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工作难度都要大。

  有些遇难人员甚至由于地质灾害,被压在山体500米以下的地方。因此希望公众理解,不可能找到每一个遇难者,只能尽最大努力而为,公布的失踪人员数据中就包含了这些遇难者。

  《21世纪》:对于那些没有家属认领的罹难人员,遗体如何处置?

  王素英:由于死者身份一时不能确定,依照国际惯例,将建立DNA数据库,留取罹难者身份信息,再经火化、直接掩埋的方式,一具遗体一个位置,建立墓位并留出标识,便于日后寻亲、追思和祭扫。这显示了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21世纪》:大家很关注灾区是否会发生疫情,那么对掩埋罹难者遗体有何具体要求?

  王素英:目前已有5000-6000具遗体进行了火化,没有火化的,卫生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埋藏深度在两米以下,但有专家认为,在水源地附近对遗体进行深度掩埋也有可能污染水源,因此我们要求埋葬地的选址要经过环境部门进行评估,并用防渗漏的卫生袋包裹。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