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放松调控不是抗震救灾的可行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05:10 中国经济时报

  傅勇

  惨重的地震灾害为本已复杂的宏观调控局面再添变数。至少在一部分学者看来,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正面临着是否需要放松以帮助灾难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权衡。笔者认为,紧缩调控的路线尚没有改变的必要。简单地将这次地震灾害与此前的“非典”时期或美国9·11事件相联系并不合适,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决策信息。

  在当前的形势下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无疑是艰难的。今年1-4月的宏观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形势未见明显好转,反而有从食品部门向其他部门扩散的风险。与此相对应,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呼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和有效性。这个判断虽然是沿着年初以来的政策路线展开的,并且未将猝然发生的严重地震灾害考虑在内,但还是符合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形势的。地震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灾难,但不可能成为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灾难性事件。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而言,地震主要加剧的是通胀担忧,不是经济衰退,这与现行的紧缩调控的着力方向是一致的,并没有发生背离。纵观前四个月的经济数据,宏观经济的风险主要集中于通胀压力而不是经济衰退。毋庸置疑,惨重的地震灾害也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震动和变数,不过,地震的负面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物价上涨压力上,对整个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造成重大冲击。

  具体来看,在物价方面,地震灾难将会增加食品和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灾后重建也会明显提升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这些物品在当前的物价走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影响物价形势的最敏感的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密切关注地震发生地区的主要商品价格,若有必要将进行干预以防止物价飙升。在经济增长方面,四川省的GDP相当于中国GDP的4%左右,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比重,并且四川也不是位居前列的出口大省。这意味着,地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基础没有影响。

  其次,地震没有动摇社会信心,更没有出现悲观情绪笼罩下的流动性萎缩。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地震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但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灾难对经济运行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信心的打击。主张放松调控的论者或许联想起美国9·11之后,美联储果断地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这主要是考虑到恐怖事件对人们信心的打击。反观我国,应该说,地震并没有造成类似的负面效应。事实上,政府对灾难所作出的快速反应,以及社会各界立即展开的救援募捐活动帮助提振了社会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看到,地震也没有导致金融系统的流动性紧缩。股市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在经历了短暂的震动之后,市场重归平稳。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当前的形势与五年前的“非典”时期相联系。 “非典”在2003年4月份对整个国家有很大的冲击,因此在非典阶段就不得不把事先设计好的有关适当收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调整为冷静观察。然而,“非典”时期至少在两个方面与当前的形势大有不同。其一,“非典”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影响了生产、消费、出口等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非典”还打击了人们的信心,滋生出明显的悲观情绪。这些现象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其二,“非典”时期的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处在刚刚开始启动恢复的阶段,当时的通货膨胀也在较为低位的通道运行,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重要性超过了控制通胀抬头的重要性;而当前经济景气周期则处在经济增长高位运行、通胀形势演变有加速恶化的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已变成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控制物价加速上涨。考虑到这两点差异,灾难时期的货币政策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顺势而为。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