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自主品牌的空前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2004年,我也曾为自主开发摇旗呐喊。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一点空间和时间,外资企业还没有关注的低端市场,留给我们一些机会。当时有这样的机会,很多自主品牌就做得很好,而且有一些成就。在乘用车领域,中高端开始降价,中国的自主品牌开始威胁其他合资品牌未来的市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但初步的成功之后,很多人以为自主品牌已经到达顶峰。但实际上,我们才刚刚进入门槛,跟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许敏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有一些外资企业也陆续针对BRIC(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大市场)开发低成本的车,开始改变策略,并启动低成本开发同时大量使用和培训中国供应商,有选择地让这些本土供应商配套体系达到国际的要求——这是一个信号,很多人担心,自主品牌汽车会不会像手机市场一样,出现外资品牌大反攻的时期?

  分析人士认为,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大量外资品牌的5000美元左右价位车型的出现,将很可能对自主品牌造成巨大冲击。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价格上的优势从此宣告不复存在;不仅如此,许多跨国合资汽车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培养的供应商,在质量和技术体系方面,与自主品牌汽车的供应体系相比,优势明显。

  而这样的弱势,在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两大自主品牌乘用车陆续宣布产品涨价、其他自主品牌也或将跟进的趋势下,则显得更加突出。

  “这些现象已被很多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察觉到了,它们不再图大而全和快,而是在努力提高质量,努力提高品牌价值,放慢自己的开发速度,放慢规模,做精品。但能不能像家用电器一样把品牌做上来,这很难说。”许敏说。

  与许敏有同样担忧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郭孔辉。4月1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郭孔辉直言不讳地说:“自主品牌发展会遇到危机,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郭孔辉也同时表示,事在人为,发挥各方面才智,在技术、管理上努力创新,是可以成事的。中国成本比较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比别人差。把这一些优势发挥出来,我们还是蛮有优势的。


蒋婷婷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