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4月12日手记:不说话的经济学家与救市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 00:19 新浪财经

  如果纯粹从媒体角度来看,经济学家一般分为两类:说话的和不说话的。老记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采或者谁不愿意说。

  好采的不一定是真正有学问的,但因为他们愿意说,所以就慢慢地成为名经济学家了,但这总要付出一些被人骂的代价。出镜率越高,被骂得几率也就越大。

  在博鳌论坛,有名的经济学家有不少,但多不随便乱讲话。

  按照本人私下的揣测,一般不讲话的原因有三:一是在博鳌说了太多类似的话。媒体一般上来就会问次贷怎么看?如果对方很有耐心地回答完这问题,记者们就接着问,A股怎么看?如果仍然不厌其烦地说出答案,记者们就喜出望外了,有门,继续,下面一般会问,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热点。想一想吧,经济学家也是人,每天回答那么多同样的问题,不精疲力尽才怪呢。

  第二个原因是,潜心作学问者或是位高权重者。前者不在乎出名,后者则害怕说出来的话影响了市场。

  第三个原因是,怕说了挨骂。想想看,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博鳌又是媒体这两天关注的焦点,一般都会放到显著的位置,被写一些放到网上,任网友肆意评论一番,实在是不太好看。

  当然,VIP经济学家们拒绝采访的托辞也不尽相同:“我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我现在没心思谈股市”、“我一般不随便乱说”……现在,你知道我在博鳌被拒绝过多少回了吧?

  不过,我仍然喜欢一些不爱说话的经济学家——他们只在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尽知识分子的本分,而不总是在媒体上聒噪。

  我常常害怕现在有关于救市的言论会演变成“沉默的螺旋”。学过传播学的人会知道,这个概念是说: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当市场上救市的呼声越来越大且备受民意支持的时候,反对救市的呼声就会渐渐熄灭。去新浪财经看看救市的专题就可知,这争论已经快升级到人身攻击了。

  这两天在博鳌,对救市这件事也认真采访了几位做投行的VIP,不出所料,他们众口一词地认为不该救市。不过在和美国救市相比时,VIP们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甚至认为美国也不应该救市,也的人则表示美国救市其实是对具体实体的救助,是有技巧的救市。

  本周出版的《财富时报》刊登了对投资大亨索罗斯的一篇专访,也和我上文所提到的后者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他认为,美联储采取救市的措施以防止经济崩溃对整个体系造成更大的危险,这是十分明智的。他们采取措施帮助贝尔斯登也是正确的,但金融体制并不需要被拯救。(元平)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