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00"与偶然性后续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 15:29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当美国经济衰退成为财经报道的一个重点,麻省理工学院一位经济学家的提议就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标题是"嘘!不要说'衰退'",并引用他对一群MBA学生做过的一个实验,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指出,整天唠叨"衰退"这个词对经济没有帮助,只会导致大家进入各自为"衰退"设定的生活模式,包括减少消费,而消费支出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

  他的实验涉及一个行为经济学术语"arbitrary coherence",暂且译为"偶然性的后续影响",读起来有点拗口,但要再找一些实例也不难,比如他的实验,以及围绕"油价破百"这件事而产生的世界范围的情绪震荡。

  先说他的实验:准备一份清单,上面列出四种产品,旁边各有一个空格。学生们拿到清单,先看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把最后两位数写在最上面。

  经济学家开始介绍这四种产品,并请大家考虑要不要用刚刚写下的两位数作为美元单价,购买这些产品。接着举行拍卖,大家把愿意支付的最高出价写在每种产品旁边的空格。再把表格交回,出价最高者将获得那个产品。

  实验表明,社会保障号码末尾两位数最大的学生,他们的出价也最高,而那些出价最低的学生,他们的社会保障号码末尾两位数也偏小。对于同样四种产品,20%社会保障号码末尾两位数最高的学生的出价,比20%末尾两位数最低的学生的出价,高出216%-346%。

  可见,正如这位经济学家所说,即使是随机选择的一个数字——在这个实验就是各人的社会保障号码最后两位数——本来充满偶然性,几乎可以说是随机分配,却还是可以通过让大家写下来的动作,在大家的脑子里与这四个产品的价值形成关联,最终成为他们在整个出价决策过程的参考。另外,他说,使用社会保障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做实验,也是一种随机选择,之前还想过选择气温或各人鞋子的尺码来做,而他相信结果还是一样。

  这就是偶然性的后续影响。

  再说围绕"油价破百"这件事而产生的兴奋情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话题就迅速升温,市场弥漫着一种焦虑不安的等待气氛,各大机构都在积极准备相关专题报道。当时我也在某个机构,也被分派了任务,该任务概括起来就是"油价破百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大到足以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一旦"破百",世界就会在一夜之间大变样。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要赶紧解决"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

  实际情况又是怎样?至少有两个现象可以说明事实不是这样,只不过人们的情绪高涨速度超过了油价上涨的速度:首先,只要留意油价走势,尤其是最近两三年的数据,就会发现油价大体保持上升势头,直到去年下半年渐渐靠近"100"这个数字。换言之,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即使第二天就要"破百",世界也不会马上变样。

  其次,当时许多机构已经知道,如果将通货膨胀、汇率等因素考虑在内,"破百"不等于破纪录。比如美联储达拉斯分行认为,1980年4月的WTI价格为每桶39.5美元,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已经相当于去年年底的每桶101.7美元。美国一个机构也指出,WTI价格要达到每桶104美元,才算真正打破纪录。

  不过,即使他们都很明白这一点,却还是加入了准备"破百"报道的行列,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正是基于这个观察,一位经济学家后来说,让大家如此兴奋的恐怕不是油价,而是"100"这个数字。毕竟,从99点几再到100的这种波动幅度以前也有过,却因为不是历史上最剧烈的变化,所以从未博得像现在这样铺天盖地的报道。

  "因为100这个数字带着两个零。"这位经济学家说。

  看上去像是开玩笑,但只要回顾油价走势,就会发现每逢整十都会引起一阵兴奋,而这些数字也常被冠以"关口"之名,仿佛一旦突破就会发生多大变化,等到出现"100",这种兴奋更是成倍放大。类似的情况在股市和其他市场也能找到。

  然而行为经济学家已经说明,这种感情正是偶然性的后续影响的例子。就像前面提到的实验,将社会保障号码的最后两位数与四种产品的单价形成关联,导致学生们在出价竞投的时候把这个两位数作为参考。

  当然,将"油价破百"引发的轰动作为偶然性的后续影响的例子,并不是说"油价破百"只是小事一桩。相反,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深入研究,只不过重点在于人类怎么走到这一步,以后怎么办,而不是聚焦于"100"这个数字。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