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存在一个独特的亚洲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 06:50 第一财经日报

  

人们往往有一个印象,越是在学术和各方面造诣极高的人,越有极其谦逊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看来,他,恐怕也是将全球经验和亚洲实践精妙地结合在大脑和实践中的极少数几位监管者和学者之一。

  时光移回2003年,当时,我在华盛顿做访问学者。在那个著名的马萨诸塞大街上,不论是布鲁金斯学院(Brookings Institute)、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AIS,还是离得不远散步可及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把金融危机当作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话题。当时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离去不远,美国的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的阵痛和制度修复正在展开,而眼下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还没有露出任何端倪。

  当时的我应和学术时尚,同时也出于想搞清楚被国际同行看来危机四伏的中国银行业到底是否“有药可救”的初衷,我对危机和与此相关的银行重组(Bank Restructuring)发生了浓厚兴趣。在无数的工作论文、发表的论文以及书籍中,世界银行1995年出版的一本“Bank Restructuring: Lessons from the 1980s”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不仅有全局的深刻观察,也有大量的案例讨论,并且得出了很多极有见地的结论。我的记忆中印下了作者Andrew Sheng这个名字。

  两年之后的2005年初,我应邀到风景如画的奥地利城市、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参加Salzburg Seminar。尽管少为人知,但这个Seminar在圈子里很有声誉。一般而言,Seminar定期就一些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组织来自各国的大约二十人左右的团队进行研讨。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就成了不可错过的话题。就形式而言,Seminar采取了教员(Faculty)讲课、学员(Fellow)听课以及教员和学员共同研讨的方式。奔赴萨尔斯堡之前,我在Faculty的名单中发现了Andrew Sheng这个名字,如果就是那本书的作者,那就太好了——我这样想。

  在当时的财经杂志上,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的沈联涛有一个定期的专栏,让很多人获益匪浅,我也是这个专栏的一名忠实读者。不过,出于疏忽,我从来没有把Andrew Sheng这个英文名字和沈联涛这个中文名字联系在一起。

  到达萨尔斯堡的晚上,在Salzburg Seminar的固定地点——Schloss Leopoldskron Castle小小的亭廊里,几位先前抵达的人士和我们几个刚到的Fellow打招呼,一位自称Andrew的Faculty亲切地和每个人握手寒暄。财经杂志专栏上出现过的照片提醒了我,眼前这位就是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的沈联涛,而他就是,名单上的Andrew Sheng!

  在几天的Seminar中,来自亚洲、美国和欧洲的不同视角众说纷纭地解读着中国的崛起,这些视角让我们几个中国人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而可能正是由于学贯中西、对于全球规则和亚洲特色的深厚积淀,沈联涛先生的每一次演讲或者讨论发言都让学员们深受启发,我觉得这确实是在讲中国,但思维框架和解读方式却是前所未闻。沈联涛先生尤其推崇黄仁宇对历史的解读,但似乎又将黄仁宇的历史和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实体经济的关系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自成体系。

  2005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风雨中临危受命接任香港证监会主席、并且在各个方面极大推动了香港市场建设的沈联涛卸任这一职务,很多人认为,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担当这个重任。不过,让内地欣喜的是,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北京。很多清华的学子从这位兼职教授的课程中学到了从来没有聆听到的东西,而北京的不少金融业人士和监管人士也从和他的交谈中获益良多。

  可能是出于对年轻报纸的提携,沈联涛先生先后多次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在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的2007年,探讨金融危机的最佳人选显然就是他了!当《经济学人》节目发出邀请,沈联涛先生欣然接受,并且在银监会的办公室接受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而此后,谁也没有预期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我们节目组的疏忽,这次本来准备播出的两期节目由于灯光等问题无法播出!当时我们沮丧至极,我写了封邮件不知该如何表达歉意,接到的是一封同样沮丧,但同时充满了理解和安慰之意的邮件。

  2008年初,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在写书以及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间隙中,沈联涛先生再次接受了《经济学人》的采访录制节目。 当时的我们,不知该如何表达上次的歉意和这次的感谢。

  还是回到正式话题吧。也是在Salzburg Seminar上,另一位Faculty、新加坡的著名思想家Kishore Mahbubani送给我们一本他的畅销书“Can Asians Think? Understand the Divide Between East and West?”这个书名在亚洲人看来显然有些怪异,和这本书相关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话题——是否存在一个独特的亚洲?受沈联涛先生很多非凡文字和深邃思考的启发,我猜,结论应该是,既存在,又不存在。


杨燕青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