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油荒无间道:屯积自产还是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 01:57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何清

   仅仅3天,两大石油集团保障市场供给的柴油批发价已从3月24日的7000元/吨直线滑落到3月26日的6500元/吨,成品油经销商老马暗自庆幸自己抢先抛出了手中的库存。

   “元月时,我们就估计发改委会在3月下旬上调成品油价格,毕竟批零倒挂的价差已经太大。公司当时已开始四处搜笼货源。”老马对本报记者回忆说。在现行成品油定价体制下,国内油价波动的规律已被老马这样的中间商所熟悉。

   “发改委若在该调价时没调价,市场就会出现供应紧张。2007年就屡次出现这种情形,这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更大。供给的稳定远比价格的波动更重要。”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说。

   成品油定价机制已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危急时刻了。

   中间商屯积油

   3月20日19点,跑长途运输的范明来到上海中山北路加油站,这里早已排成长龙,一直绵延到一公里外的芷江西路,全是大客。这是范明跑的第三座加油站——没有一座加油站肯让他加满油,他已习惯了,把车停在队尾。

   自2月底,这样的景象已不断在多地上演,多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前,民营加油站都声称无油可卖。

   “出现供应紧张,原因就在库存上。目前国内柴油库存达到500万吨,创近几年新高。”钟健坦言。

   据钟健介绍,自去年11月油荒后,中石化、中石油在降低了柴油出口、加大了进口后,国内柴油供需缺口迅速缩小,今年一月底国内供需已基本平衡。春节期间需求减少,库存进一步升高,到2月底国内柴油产量和库存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月24日,市场印证了钟的说法,当日,中石油、中石化负责人就当前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价格问题答记者问发布。

   随即国内柴油价格暴跌,至3月27日部分地区柴油批发价已跌至6300元/吨,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也顿时改观。

   “近几年为了抑制经济通胀,国家发改委曾多次暂停《改革方案》中调价机制的施行,导致国内油价一直较国际油价低1500元/吨以上;200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次数明显增多。每次预计涨价前,各地油商都会大规模囤油。”老马坦言。

   “就说这次,新年伊始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并迅速攀升至110美元/桶,这样的情况下,2、3月发改委调价的可能性极大,很多经销商从元月底就开始减少销售、增加库存。这是我们的利润主要来源。”老马说。当原油进价比成品油出厂价高400元/吨时,国家发改委一般都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有中石化官员对此说法表示认同。他质问道:“我们亏本炼油满足市场,他们却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这合理吗?”

   这位官员坦言,中石化今年前两个月炼油板块亏损严重,以国际油价105美元/桶计算,每生产一吨柴油就亏损千元,仅华东地区某炼油厂就亏了2亿元。

   为了减少亏损和抑制民营加油站囤货,两大集团在2月底做出了“停批保零”和“限量加油”的决定,然而油荒随在供给充裕时上演了——自2007年以来这种情形已发生很多次了。

   用油大户自救

   由于经常油荒(2007年11月至今已发生了两次),很多用油大户不得不自谋出路。老张是温州某渔业公司的副总,负责油品采购。为了应对油荒, 2007年起他依托上期所燃料油期货自己加工起柴油来。

   据他介绍,由于燃料油不受国家进出口管制,不存在短缺。且价格与新加坡交易所联动,只要对价格走势判断准确,企业可以保证生产用油,甚至可能降低成本。

   2月初,老张听到了成品油即将涨价的信息,于是在4300元/吨附近做多200手仓单(1手10吨),之后他将这份仓单交付山东一家中型炼油厂,在支付了一定加工费后,于2月28日获得了2000吨非标柴油,总费用仅1000万。2月底0号柴油市场价已近7000元/吨。

   “因为山东地炼没有稳定原油供给渠道,长期以来开工率都低于40%,所以有大量闲置炼油能力;而船用油对油品质量的要求不高,地炼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老张坦言,“这是不得已的方法,正常情况下这种操作成本要高于从正规渠道购油。”

   “老张的方法不具备复制性,船用油在成品油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而且它对油的品质要求不高。”有专家直言。

   这位专家指出,事实上目前成品油市场的困境源自市场的原料价格(原油)与产成品(成品油)价格计划定价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无论生产者、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只是被动的价格承受者。“目前汽柴油国际价格较国内价格高出太多,国内主要炼油能力又把控在两大集团手中,期望单纯通过金融手段化解困境是不现实的。”

   据悉,目前国际柴油价格约是8500元/吨,而国内价格仅为6500元/吨。

   路在何方

   有跨国公司官员认为,采用金融手段配合财政支援或许可以改变目前困境。“如果允许中石油、中石化投身国际金融市场,采用套期保值等手段锁定价格风险,政府也给予他们一定的财政补贴,那么中国石油自身就可能化解油价波动,避免国际价格对国内市场冲击。”

   但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单纯依靠中石油、中石化来化解危机,其参与动力不足。“在现有定价机制下它们只是国际价格在国内的传导者,通过成本转嫁,它们的利益根本不受影响。应该完善期货市场,妥善引导终端用户积极参与价格发现,以调节社会供需平衡。”

   在他看来,人为的低油价刺激了社会需求,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后来者的加入,进而导致油荒。“取消市场定价、打破寡头垄断、放开进出口限制,应该能够彻底解决油荒问题。”

   然而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并不认同韩的设想。“在高油价背景下,这种做法在政治上和现实中都是不可行的,它会危及国内经济安全和大批出口加工型企业破产。我还是认同现行的‘小涨缓调+巨额补贴’的模式。”

   杨富强认为,目前国内石油市场矛盾错综复杂,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等国际油价暴跌至60美元/桶再谈新的改革吧!”

   记者就此请教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他沉默半晌,未做回答。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