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亏损过半 民生银行QDII清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9:40 燕赵都市报

  ■事件详解

  随着股市的大幅跳水,国内投资市场损失惨重,众多基金跌破1元面值。当初一直宣称“能有效规避国内股市风险,优化投资结构”的QDII类产品如今也是一片哀鸣。日前,民生银行的一款代客境外理财的QDII产品因为亏损过半,被迫选择了清盘。这样的大幅亏损,让许多投资者无法接受。

  我省投资者涉及金额30万元左右

  据介绍,民生银行这款理财产品清盘的消息并没有出现在民生银行网站的首页上,记者点击“理财”板块,在“非凡理财”这个子目录下,才看到一则3月19日发布的《“港基直通车”产品触发终止公告》。从这则公告中,记者了解到,这款理财产品于2007年10月30日起息,产品期限1年,产品投资标的为霸菱香港中国(欧元)基金。该理财产品的触发水平上限为118%,触发水平下限为50%。根据相关条款规定,如果产品净值等于或大于触发水平上限,或者等于或小于触发水平下限,则当日为触发日,该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触发终止日,银行按照触发终止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净值。根据相关统计,3月18日“港基直通车”产品净值为49.89%,低于触发水平下限。因此银行以3月19日基金净值计算产品终止净值。这就意味着,投资这款QDII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只能以一半的价格提前终止自己的投资。

  记者致电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的客服电话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省的清盘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如果有客户购买了该产品,可以携带当初的购买合同,到民生银行的营业厅办理退费手续。而根据产品合同,客户是可以选择继续持有或者清盘;至于由于亏损银行方面会否补偿,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合同是没有的。记者随后采访了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零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这款产品发行时他们就意识到了风险很大,不太适合我省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所以做了充分的投资提醒,所以我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客户购买了这一产品,涉及金额大约30万元。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教授郭宏认为,从深层次看,民生银行的QDII产品与一般理财产品不同,它的投资对象是港股。此次被迫清盘给客户带来较大损失,很大原因在于基金管理人队伍素质问题。由于是民生银行第一批推出的理财产品,在相应的投资运作环节中暴露出一些缺点:对国内市场了解较多但对国际市场形势把握不够,产品的买入处于高点,而清盘时处于低点,给客户带来了近50%的亏损。但同时,QDII产品的清盘也属“照章办事”,与合同本身不相悖,可以说是合法的。这也反映出该类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缺乏相应的补充条款以预期可能出现的亏损,银行方面对风险的提示不够。同时,对理财产品进行审批的最高管理层及监管部门也没有把好关。消费者本身的盲目性也是遭受损失的一个原因。

  QDII类产品存在先天不足缺陷

  据了解,民生银行这款QDII产品,也是国内首只因为亏损达到合同约定而面临清盘的理财产品。由于海外市场持续大幅调整,目前,无论是QDII基金,还是银行推出的QDII理财产品都出现了15%至50%以上的亏损。高调“出海”、高额亏损、高度失望构成了民生银行QDII产品的“生命轨迹”。与发行时的美好愿景相比,现实竟然是如此的残酷。其实基金系、银行系QDII频频出海“翻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特别是基金系QDII产品,相比于当初发行时的火暴场景,如今面临着如此尴尬的境地,确实给人一种天壤之别的感觉。去年在暂停了新基金发行之后,基金系QDII产品借助于基金的财富效应大肆“吸金”,“一日售罄”的不止一家。然而,当投资者纷纷挤上基金系QDII这班车时,没想到竟然落到如今的结局。

  数字显示,2006年,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为23款;2007年,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一举突破190款。特别是2008年1月份,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70款。专家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屡创新高,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商业银行在投资经验与技术的积累、人员储备、投资者偏好和能力调查等方面的准备难以跟上,诸多投资者缺乏识别、认知和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QDII业务中,境外投资顾问合作机构扮演重要作用,内地机构对模拟投资组合的及时性、公正性等缺乏考核手段,这种QDII操作模式也令人担忧。

  “从这一事件透露出来的QDII类产品的设计缺陷应当引起注意。而且缺乏有效的补救条款以保证客户损失最小化,使得客户对银行理财能力的信任度降低。”郭宏教授表示,根据合同,客户仍可选择对风险屈服即时赎回,也可选择继续持有、交付投资机构继续运作以等待今后可能出现的高位。但此期间的大幅亏损不可避免。银行方面的“清盘”虽与合同相符,合法但不合理。探讨造成亏损的原因不能只归咎于市场的动荡,还应看到银行方面在设计理财产品时的专业性、全面性的考量缺失。

  ■专家规建

  震荡市树立怎样理财观?

  在国内股市大幅下挫,海外市场也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普通市民刚刚被调动起来的投资热情已经消失殆尽,或者陷入深度迷茫。许多人询问还能投资吗?还能理财吗?对此,郭宏教授建议,市民要首先在“买什么”的问题上树立一定的投资策略。根据自身的资产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例如,对于偏股型、债券型和货币型的不同类理财产品,要明确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另外,在震荡行情下,投资者要学会多元投资、组合理财。而在“何时买进”的问题上坚持理性的“择机入市”。投资者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局势有较清晰的认识。注意市场的高低点,选择恰当的购买时机。近期的基金产品出现了价值回归,基本可判定处于市场低位,可以考虑此时购入。从知识储备的角度说,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把功课做足。除了必备的风险意识外,应在选择产品种类时对产品的具体信息、合同条款进行了解,对不同的银行做出比较。对特定产品的社会声誉、历史成绩和特定银行的理财优势有一个理性的自我判断。例如有些银行在产品的创新上有特点,或者具备独特的经营方式,都可加入到是否购买该银行理财产品的考虑因素中。

  “理财是应该伴随人一生的事情,不应该因为投资市场的短期震荡而放弃”,专家建议说。

  (本报记者:武岩生;实习生:杜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