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生存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8:42 经济参考报

  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每年大概增加15万家,但是每年倒闭的也超过10万家,60%以上的民营企业寿命不到五年。而在经济全球化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

  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温州的均瑶集团1999年从搬家到上海,为的是引进国际化人才,整合全球资源。该集团在上海拥有两个航空公司,13架飞机。航空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靠自己的资本去发展吃不消,必须要与国际资本对接,因此企业寻求国际私募基金的合作。现在,公司上下都在按照国际私募基金的高要求运作,定位于“做国际上最好服务”。资本到位后,就面临国际化了。

  中欧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炯说,民营企业虽然在我们国家经济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过去30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绝大多数走的是劳动密集型、粗放型,总体水平不是很高。时至今日,国际化是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可避免的选择。

  张维炯认为,企业走向国际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国内资源走向国际,叫做海外市场的开拓者;第二种用国外资源进行运作,叫做海外资源利用者;三是用海外的资源在全球进行操作,叫做全球经营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遇到的困难要比在国内市场更多,很多企业在尝试国际化时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缺乏对市场环境的足够认识,缺乏对自己内在的分析。

  家族企业如何实现全球化

  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总裁丁凯说,英博已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分支机构,在20多个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但1990年时,英博还是个家族私营企业。

  英博是如何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成长为全球化公司呢?主要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吸收全球资源。通过上市获得资金实现扩张,成为全球化大公司。丁凯认为,温州很多公司也可借鉴这些做法。

  丁凯说,全球化为本土企业带来很多机遇,跨国公司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善于规划,有一些非常新鲜的想法和管理经验,能够帮助振兴当地的企业,并使当地的市场环境更加活跃。

  尝试与国际金融资本的对接

  “若说前一阶段民营企业与国际对接的方式,是以研究技术或产业对接为主,那么现阶段或将来一个较长的阶段,可能进入一个与国际金融资本对接的时期。正泰已发展成全球电器龙头企业之一,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温州本土企业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在这一新的时期下,正泰从以下四个方面尝试与国际金融资本的对接。首先,推进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性经营跨越。在做好与国际金融资本对接前,巩固自己的特长,向对手学习。

  第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传统产业向环保节能方面跨越。正泰现在已经在风能和太阳能上进行投资,目前太阳能已进入第二期建设。产品主要输送至欧美发达国家和一些非洲欠发达地区,及没有电网的地区。

  第三,要积极转变运营模式,推进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跨越。

  第四,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世界品牌、名牌跨越。中国不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而要成为世界工厂。正泰已经开始在海外建立工厂,积极参与国外一些能源发电领域,同时在欧洲建立太阳能工厂,到国外收购国际品牌。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