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衰退与破发:一起说说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1:2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3月27日,星期四,一直开着的电视里似乎一直在说同一件事,那就是今天还有哪一只股票要破发。再听仔细一点,原来是昨天出现了第一只破发的股票。中午,跑过去看一眼,果然,电视上打出来的标题已变成"某只股票破发在即"。虽然一直没有认真了解过股票,还被出租车司机批评说没有进取心,但还是因为最近看过美国一位行为经济学家的文章,感到情况似曾相识而有所留意。当时他说不要把"衰退"挂在嘴边,因为那样对情况毫无帮助。

  看来人和人是一样的,不仅美国人会不停地说,中国人其实也差不多。

  还是先看看美国的例子。自从美国政府本月初承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而不是之前所说的"增长放缓"时,突然间,似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迫不及待要用事实向其他人证明,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衰退,前途一片惨淡。

  比如美联社本周早些时候发表一篇相当长的报道,被美国许多媒体广泛转载,有时候还被编辑冠以更具倾向性的标题。我看到的就有两个版本:一是"美国人民在琢磨:经济还要跌多远",二是"衰退:这个深渊有多深",当时还以为是两篇文章,偏偏又列在"相关阅读"里面。

  在这篇报道里,记者就列举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的看法。比如加州一家经营高尔夫球包和其他配件的公司,因为产品是用发泡胶做的,而这种材料源于石油,所以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已经对其造成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顾客们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结果,今年头两个月,该公司的零售额只有去年同期的1/8,老板只好将20个雇员减少到15个,裁员1/4。老板自己家里也要厉行节约,包括从此一直在家吃饭,不肯在外面餐厅花钱,并且把收费的有线电视也取消了。

  统计数字也证明这是一个普遍趋势:美林指出,截止到2007年年底,消费者可支出收入有36%花在食品、能源和医疗保险方面,创了1960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理财顾问们的观察更糟糕。他们说,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为人父母者前来咨询如何面对成年孩子因为失业而不得不搬回来跟父母住的状况,或者就是要咨询怎样才能省钱。

  就连固体废物处理公司也意识到情况不妙:某市的垃圾数量减少,因为很多人无法继续承担贷款的还款压力而被丢空。同时,在扔出来的垃圾当中,类似家具这样的家庭用品也难得一见,表明大家都更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愿轻易更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个时候再来看看这篇报道的第一段:几个月来,美国人民一直饱受经济冲击的折磨——关于就业、汽油价格、房屋贬值、通货膨胀加剧、美元疲软以及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样急速下冲的股市……各种坏消息不绝于耳,令人抓狂。

  当然,这个记者不是唯一例外,不然也不会找到那么多人愿意出来表示他们也对衰退有着深刻感受,甚至非常不开心。大约到了这个时候,包括美国政府在内,都开始使用"衰退"一词。大家就从原来的克制以及"希望自己看错了,其实可能不是衰退"的心态,转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千万别落在别人后面,赶紧站出来,说自己也知道;哪怕不是比别人早知道,至少不会比别人知道得少。

  也就是说,现在发生在美国的事情可以当作一个实验,看看这样做有什么用,能不能证明行为经济学家已经警告过的事是对的。他们认为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言论来影响情绪,继而影响行动。一旦成千上万人通过相互影响而选择采取同一个行动,这在信息以光速传递的网络时代不难做到,其影响就不再像是个人行为那么简单。

  就像在经济本来已经欠佳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一句某银行可能有资金问题,大家很可能就从最坏的可能性去考虑自己的对策,也就是倾向相信这个银行真有资金问题,然后赶紧要将资金提取出来,形成所谓的挤提。这个时候,哪怕这个银行本来没有资金问题,也将突然面临资金问题。同样,"衰退"也是可以通过不停地说而改变大家的想法和做法,最终对大局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当然,发生在中国的情况也可以成为一个实验,且看如果所有人都在说破发在即,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