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预期:不能不说的秘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在3月18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人民日报记者与温家宝总理之间有这样一段问答。 记者:两会期间,人民网和其他十多家网站都做了"两会关注热点"或者"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上调查。参与网民达数千万,提出的问题超过百万。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是物价问题。您在报告中提出,今年物价涨幅控制在4.8%左右,请问总理,新一届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实现这个目标? 温家宝: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不可能一一回答大家的问题。确实,在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我们提出了今年CPI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说句老实话,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它表明政府的决心,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它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在物价上涨较快时,人们对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也是有根据的。现在我们的粮食储备还是在1.5亿吨到2亿吨之间,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只要政策得当,措施有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人们对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后来不少媒体在报道这次记者招待会的时候都强调了这句话。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温总理提到的两点主要的考虑,前一个是"表明政府的决心",后一个是"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两者说的是一件事两个方面,即通过"表明政府的决心"这样的做法,达到"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的目的,而其原因就在于政府已经意识到,"人们对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差不多同一时间,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华盛顿邮报发表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Dan Ariely的文章,题为"嘘,不要说衰退!",说的也是心理因素及其不可小看的影响。他用几年前做的一个实验作为依据,而他的观点如果归纳起来,同样可以套用温总理的上述句式,变成"人们对衰退的预期比衰退本身更可怕",在经济开始出现放慢迹象的时候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按照Dan Ariely的看法,一旦人们开始谈论衰退,认为就要进入衰退,他们就会调整自己的做法,比如采购和消费的模式,搁置买一台新洗碗机的计划,或者放弃去高级餐厅吃饭的想法。人们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准备,不至于在衰退这个坏情况发生的时候显得太被动。但是,Dan Ariely指出,人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假设衰退即将发生,并且很有可能促使衰退发生。 如果你觉得难以理解,不妨设想一个极限情况:假设大家不是减少消费,而是干脆停止消费,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因为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供应的必要,结果谁也不会有工作。就这样简单。 事实上,美国总统布什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直到两个多星期以前,即使许多分析员已经开始谈论美国是不是出现衰退,对世界经济又有什么影响,他还是坚持说美国只不过出现经济增长放慢而已。只是因为一星期以后主要经济数据陆续出台,"铁证如山",他才不得不改口承认美国经济本身开始放慢,但最终提到"衰退"这个字眼,也就是最近几天的事。 之前看一套虚构的关于白宫运作的电视连续剧,也看到总统要求大家不许说"衰退"这个词的情景,一定要换其他说法。当时还以为这是讽刺总统,暗示他不能正视问题,以为不把问题说出来就不用面对。现在看来,他是真有一点经济学头脑,没有辜负编剧给他配备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头衔。 也是从这个角度,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一位经济学家不肯直接回答我的一个问题。当时我问的是,经济学家或分析员做的预测和分析究竟有什么用呢,因为人们很可能根据你今天说的话调整他们的行为,那么,等到你说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那一天,也许各种必要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你说的那种情况可能已经提前发生,也可能不会出现。 他大概在想,你的问题其实已经包含了答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呢。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