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企新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已过去的2007年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 本报摄影记者/王恺编者按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香港、韩国等“亚洲四小龙”,在腾飞之初,利用它们低廉的劳动力和被低估的货币汇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接受来自欧美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巨额贸易顺差使得摩擦不断,且货币升值压力大增。30年过去了,这种被称为“30年现象”的周期开始在中国显现。

  现阶段开始出现的成本、汇率、融资和税费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挑战并不只来自激增的原材料成本,还有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以及人力成本激增,这些都不得不让孙秀芳重新为自己的江苏晨朗电子集团谋划新的道路

  已经过去的2007年,是姚忠良体会最为深刻的一年。

  许多年来,他的白象食品集团并不缺少挑战,但姚忠良体会并不深刻,“白象的成长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过,去年开始的原材料成本的疯狂上涨,却让姚忠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挑战并不只来自激增的原材料成本,还有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以及人力成本上升,这些都不得不让孙秀芳重新为自己的江苏晨朗电子集团谋划新的道路。

  还有部分垄断行业门槛的存在、融资困难以及执法环境的日益严格,都在挑战着民营企业——民企三十年之际,感受到的并不只有成就,也有挑战。

  激增的成本

  “国内生产方便面的主要原料如面粉、棕榈油、肉类、调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去年同期至今,面粉涨价20%左右,棕榈油涨幅达到80%以上,辣椒等调味料从8元/公斤猛增到22.5元/公斤,这些都造成方便面成本的激增。”姚忠良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方便面行业本来就是个微利行业,原材料涨价对包括白象在内的整个行业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经受这种打击的并不只方便面行业,啤酒、白酒、饮料、乳业、家电、服装等众多行业都在饱受煎熬。

  “铜价、化工原料价格都在上涨,企业成本上升15%。”孙秀芳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示,这也在吞噬江苏晨朗宝贵的利润。

  上涨的并非只有原材料成本。近几年,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和价格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出口退税取消或者降低、国外推行反倾销措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而企业的产品价格涨幅却远远跟不上成本的上涨,使得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举步维艰。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最近发布的报告已经提醒说,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给民营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执掌浙江虎山集团的张剑星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浙江企业的压力非常大,现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投入再生产还基本够用,如果不够再生产了,就是效益已经没有了,就把折旧当成本,再不行企业就垮掉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民企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雨润食品集团(下称“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经过调研和测算,雨润集团共4.3万人,2008年之前总人工支出是10亿/年,现在增加了7000万元,上涨7%。

  “民营企业中多数为中小企业,且都处于产业链底端,利润较低,其生产经营对低价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比较大。”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在分析报告中如此指出。

  汇率压力

  同时,持续不断的人民币升值,也让出口导向型民营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

  已经公布的2008年2月份进出口数据表现得相当异常,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因素影响显著。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为了遏制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加快,截至2月底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2.7%,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

  “去年以来,如果说人民币升值对我的企业没有影响,那是假的。”飞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继宝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家以缝纫机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让自己面临的情势能有所改观。中国的出口企业,原材料大部分是在国内用人民币购买,用美元结算收益,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就非常大。

  在江苏晨朗3.5亿元销售中,出口占到40%,孙秀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其去年将产品价格提高5%左右,可还是跟不上汇率变化。举例说明,民营企业和外商谈好的价格是按照汇率7.4000计算的,但月末款项收回时,汇率降到7.2000左右,按2万美元计算就将要亏损4000元人民币。

  更为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会停滞,中国出口企业仍需要面对长期挑战。

  融资和税费困境

  但近期宏观调控政策依然趋紧,一家知名快速消费品企业开始准备“过冬棉衣”:在资本市场再融资18亿元人民币。“我清楚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企业差点就‘死’了。”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福成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2007年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明显感觉银行贷款难度增加,且在贷款有限情况下,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据公开资料,近期大型民企宗申集团甚至也宣布,将部分项目资金抽回,暂作为流动资金补偿。

  张剑星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评论说:“现在银行信贷政策对民企的影响非常大,银行收缩信贷一刀切,而且更愿意贷款给国企,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全国工商联研究室认为,融资问题是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问题始终困扰着民营企业,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据公开资料,目前占我国GDP 60%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政策支持,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我国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不足2%。

  税费负担过重仍然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所得税率降低是好事,但幅度还不够。”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评论说。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民营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所得税只是中小企业负担的一部分,增值税税率仍然偏高。同时,税外收费仍然偏多,三分之一的税,三分之二的费。据全国工商联调查,部分民营企业每天要应付各种检查、摊派和罚款,它们认为一些收费文件不明确,收费标准弹性大。

  “现在中央政府很支持,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还有偏见。”宗庆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现在,我国“非公经济36条”从政策层面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障碍,市场准入方面被人为设置了一些障碍。对民营企业政策层面问题虽然基本解决,可歧视观念依然存在。


边长勇 马晓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