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乡文化服务差异在缩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09:15 中国财经报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大院”、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正逐渐遍布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刘雅琼

  编者按

  新农村建设是个大概念,其中文化建设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让农民有戏看、可锻炼的问题,它还蕴含着培养新型农民的更深远的使命,而新型农民是中国广大农村的希望和未来。

  中央及各级政府从未放松过对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而对农村文化的财政投入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力度。数字电影、互联网络、奥运会传播……中央及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想着农民,让农村发展的步伐尽量加快,让城镇的距离尽量缩短。更多的农村儿童、农村青年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与他们的祖辈相比改天换地的变化,他们将成长为中国的新型农民。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也只局限于看电视、听广播和阅读少量的书籍、报刊。虽然很多地方也建有文化馆、文化站等设施,但因为缺乏组织,极少能够开展真正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场所最后则沦为了农民打牌、聊天的地方。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采取了很多方式加快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在财政投入上也建立了多渠道的支持方式。党中央提出,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将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大院”、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以丰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农村文化工程正逐渐遍布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由这些工程构建起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农村的文化服务也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公共财政阳光下的温暖。

  据统计,从2003至2007年,中央财政对于农村文化投入总计达60亿元,比前五年增加了约58亿元,占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专款的42%,这也意味着中央补助地方的文化专款中有近一半用于了对农村文化服务的建设。

  如今的农村,农民可以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室上网浏览信息、查阅农业科技知识;也可以观看影视作品;在“农家书屋”借阅自己喜欢的各类图书;在村里的体育设施进行健身锻炼,开展体育竞赛;还能经常看到“送戏下乡”的演出,或入村放映的电影。农民兄弟的业余文化生活正在丰富起来,各式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在深入农村。虽然农村的文化服务还不像城市里那么繁荣,但我们已经看到农村各项公共文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大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了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相信,在两三年之后,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丰富多样的各类文体活动将在农村的土地上繁荣、活跃起来,而城乡之间的文化服务差异也必将进一步缩小。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