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河北投资者维权调查:跳过理财产品"收益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9:28 燕赵都市报

  讲述:市民孙先生2004年12月份在某国有商业银行石家庄裕华路一家银行网点购买了这家银行的3年期美元理财产品,他投诉说,当时这个产品的承诺年收益率为4%,而去年年底到期时,3年的收益总共才刚超过7%,平均每年连3%都没有达到。按照美元存款利率计算,再考虑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因素,姚先生认为这款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等于零。

  记者查询了该产品折页和网站介绍。这是一款返还本金型外币理财产品,4%的收益率并非姚先生所说“承诺”收益率,而是“预期”收益率,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4%的收益。有同样遭遇的投资者大有人在。2008年2月19日,某行盈丰理财0702号产品到期,根据该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计算,人民币、美元和港币三个币种的产品收益均为零。

  网友跟帖:

  网友“不管三七二十一”: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少银行给客户介绍时避重就轻。

  网友“小镇睡神”:银行言而不信,看来又要客户来买单,自认倒霉了。

  网友“偶是笨人”:所谓的理财专家,真的能帮助小投资者圆财富之梦吗?很难。

  网友“愤慨”: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谁是这款产品的购买者?大家联络起来,一起讨要说法!!主观上有诈骗嫌疑!银监会也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可以起诉吗?

  网友“铁马秋风雨人”:正常,不是负的就算可以了!

  网友“读者”:老老实实存定期吧,别听银行人瞎扯了。

  点评:普通市民要规避收益率“陷阱”,关键还在于自己对于产品要熟悉。有关专家建议,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对以下问题有所思考:这个理财产品究竟挂钩什么?它的最高收益实现的概率有多大?银行都有义务向投资者解释清楚这些内容,本着对自己资金负责的态度,投资者还是要多问多想,尽量控制住风险。

  (本报记者:武岩生;实习生:杜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