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防负诱导下的群体性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15:46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佚名

  主持人:

  安卓 吴程涛 江海波

  嘉宾:

  夏业良: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

  朱建军: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

  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博导

  陈振楼: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中国经营报》:在“深圳速度”下,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为何在这样的一个富足的城市,却成为中国自杀率最高的城市?

  夏业良:当一个地区进入工业化社会阶段的时候,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人的要求,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业绩层面,都有所强化,从而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和人的内心冲突。其实,在日本、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也有过自杀率相对高的时期,这可以说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深圳目前的现象来推测,或已进入了相似的轨道,但此时,不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陈振楼: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变革,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人们心理上及精神上的压抑与疾病。可以说,我们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步入到“精神疾病时代”,面临着精神疾病的严峻挑战。

  朱建军:我们还需注意到文化的因素。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但在文革期间,这些文化都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幅提高,但是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却没有及时地得到满足。目前在深圳,一些人的生存状态是:赚了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人如果丧失了理想,心灵就很容易空虚。

  《中国经营报》:不仅仅是深圳,就全国来看,公民自杀率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早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列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高自杀率背后更为深远的原因在哪里?

  沙莲香:单纯的数据只是平面的。我们与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的人心理知识充足,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清晰的了解。但在中国,我们还不是很擅长去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目前,我们尤其要提防的是心理疾病在社会传播上可能带来的“负诱导”效应。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个体,看到媒体或者书籍上的心理疾病案例就给自己对号入座,怎么比较都感觉自己有病,没病也能吓出病来。这种“负诱导”效应甚至还可能会造成群体性恐慌,因为心理疾病也是可以传播和传染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