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零收益考验银行诚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媒体评论日渐增多。倘若将此结局仅解释为市场风险,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还是错误的。

  以某银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于2006年12月初发行,为股票挂钩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期限两年。产品宣传资料写明:“保守估计,预期年收益率7%”;“投资风险较低”;“产品结构新颖,投资者无需对股票走势作出方向性判断,只要金融板块内的各股走势趋同,投资者即有机会获得较高收益”等。

  2008年1月,该银行公告该产品运作期客户收益率状况:中国人保161.26%﹑平安保险70.67%和招商银行83.03%,平均104.98%;中国银行-12.37%﹑工商银行11.86%和交通银行18.29%,平均5.93%。将上述数据套入产品计算公式:

  理财收益率=32%-(最好3只股票平均表现值-最差3只股票平均表现值)=32%-(104.98%-5.93%)=-67.05%

  按照合同规定,计算结果为负,收益率即为零。

  这种产品计算公式,客户获益的必要前提是几只挂钩标的股票的涨跌整体同方向、同幅度,这就不是风险提示与风险自负的问题了,而是银行的经营理念出了问题。由于此前提是很难成立的,故收益率为零几乎是产品从一出笼就注定的。这种对客户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本质上是一种不负责的数字游戏,它既不体现资本市场的兴衰(上述6只挂钩股票一年间的平均涨幅为55.46%),也不体现排除人为干预(产品规定以两年后的到期日为计算日)的运行期间全过程考核,更不体现银行理财资金的实际投向及其运作效益(投资者根本不知道银行将钱投于何处,获利多少)。

  我们的银行要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其立足之本无非是诚信加优质服务,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基本宗旨应该是:一、让客户充分享受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二、客户收益与产品资金实际投向效益挂钩;三、通过双赢的诚信服务和专业的水准来提升银行的声誉及市场竞争力。已经公布零收益和潜在零收益的理财产品设计都违背了上述三项基本宗旨。

  为重塑银行诚信,保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零收益产品所涉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公布理财资金的实际投向及其收益,并从获得的收益中分配一部分给零收益的投资者。否则,银行的诚信将受到考验。

  上海财经大学 王人已

  如果您有投资理财方面的心得、经验、故事、问题,都请告诉我们,我们会择优在版面上刊登。

  您也可以把您的实际案例告诉我们,我们会在“理财案例”栏目中请专业人士为您规划。

  电邮:licai@cbnews.com.cn

  地址:上海市康定路211号艺海大厦13楼(200041)


王人已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