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7:53 长江商报

  年年3·15,今又3·15,今年的主题是“消费与责任”。

  从1983年至今,从“讲诚信反欺诈”到 “明明白白消费”,从个人维权发展到组织维权,3·15的精神内核一直在延续。

  企业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

  “十多年前,消费者试了衣服不要,老板不耐烦可能会嘲讽你。”省消委投诉部主任谢燕举例说,现在不一样了,没有多少老板还会这样对待消费者。

  从这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公众维权意识与日俱增, 3·15也逐渐深入人心。谢燕说,各行各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投诉按道理应下降,但不降反涨,说明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在汉放话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享受优质的产品质量带来的幸福感。提出“消费与责任”的主题,想强调的是和谐的消费环境,而和谐的消费环境中,企业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

  但消费领域仍有一些焦点问题依然是久治难愈的“顽疾”,比如相对较为集中的银行、保险、电信、房地产等行业的霸王条款,尽管已有部分回应和调整,但仍有一些行业、企业不为所动,消费者协会遭遇“重拳打在棉花上”的尴尬。

  从个人维权到组织维权

  “社会正面临由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从权利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型,3·15的进步也在于从个人维权转变到组织维权,主动地让国家修改法规。”曾作为漫游费听证会代表的乔新生教授说,公民社会既强调权利也强调义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应该有新的认识。

  “以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伤害,就去维权、投诉,最终自己的权益被保护,而现在则可以理解为一种超前自我权益的保护,对于不合理的、对消费者权益有损害的消费条款,要致力为国家建言,不断地完善和改变那些不合理之处,这样受益的不再只是个体,而是整个社会。”

  3·15被消费者们认为是自己的节日,这显示出3·15的成功以及它存在的意义。乔新生认为,“它所提倡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均衡,3·15的精神便在于需要有这样的运动来让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权利。”

  当然,在和谐的消费关系中,政府尤其需要扮演行政监管的角色,维护消费者利益。在当前,一些垄断行业提供的公共服务,单靠消费者维权很难起到效果,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比如今年的手机漫游费听证会。

  链接>>>

  3·15由来

  1960 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诞生,总部在荷兰海牙,后迁至伦敦,它最初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5 国的消费者组织联合发起。其后,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先后加入该组织。

  1962 年3 月15 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消费者应有获得消费安全的权利;取得消费资讯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合法申诉的权利。”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诞生。

  1983 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7 年9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接受为正式成员。

  本报记者 余枚珠 孙厚光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